7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2%。不僅如此,其他一些主要指標也逐步回升,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但也需要看到,從上半年累計的速度看,GDP、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領域大部分指標處于下降區間。上半年全國人均居民收入實際是下降1.3%。
劉愛華表示,二季度的回升增長仍然屬于恢復性的增長。疫情沖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推動經濟回歸正常水平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當前,宏觀政策既要考慮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慮可持續性,未來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靈活性的,下半年會根據形勢發展,根據“六穩”的實現情況和“六保”任務落實情況作出適度調整。
經濟穩步復蘇 二季度GDP增長3.2%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從季度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由一季度下降6.8%轉負為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主要指標逐步回升。
“從季度看指標是明顯改善。”劉愛華說,從月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兩個月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四個月降幅收窄,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劉愛華表示,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夠在短時間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綜合施策的效果。
就業物價總體平穩 調查失業率連續兩月下降
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其中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2%,比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低0.5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8小時,比上個月上升0.7小時。
劉愛華表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從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走勢看,是逐步下降的態勢。從勞動參與率來看,也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略低0.5個百分點。大家比較關注的疫情期間在職未上班的比重也持續降低,與去年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已經出現了積極變化。
“受疫情沖擊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劉愛華說,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同比少增173萬人。在城鎮有一些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更突出,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有所減少。大學生失業率創同期新高。
除了就業,收入也是觀察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方面。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
對此,劉愛華表示,上半年全國人均居民收入名義增長是正的,但實際增長下降1.3%,所以對消費能力的培養下半年要下更大氣力。
物價方面,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核心CPI同比上漲1.2%。“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處于溫和上漲區間。”劉愛華說。
投資拉動復蘇格局明顯 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轉正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1603億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7%,制造業投資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17.0、13.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一季度為下降7.7%。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5.91%。
劉愛華表示,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已經轉正,增長1.9%,但同時也要看到更多的房地產市場指標,如房屋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一些商品房銷售指標,目前看還處于下降區間。所以對下半年房地產的走勢還是應該持觀察的態度。
財信證券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上半年基建引領、房地產相隨、投資拉動復蘇格局明顯,下半年有望延續。
新興領域動能增強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堵點、難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這些新產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
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高技術領域投入持續加大,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8%,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7.2%,其中醫藥行業投資增長10%以上,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30%以上。新基建等相關產品增長比較快,上半年城市軌道車輛增長13%,充電樁產量增長11.9%。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新產業新業態將為經濟回升繼續提供有力支撐。這些增長極將為經濟下一階段增長提供更多支撐。
伍超明表示,疫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高技術產業在投資增速、生產供給和利潤增速方面全方位超過傳統動能。如在投資方面,1-6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8%,連續兩個月為正,高出整體制造業17.5百分點;在生產供給方面,1-6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高出工業增加值增速5.8個百分點;在利潤方面,據財信研究院測算,1-5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0.2%,高出六大高耗能行業近60個百分點。
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蘇有信心
劉愛華表示,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多指標在3月份以來都出現了明顯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種運行態勢表明,總體上疫情的沖擊是可控的,而且中國經濟自我調整能力是比較強的。我國擁有完善的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優勢,這些優勢在下階段仍然會有效應對疫情沖擊。
伍超明預計,隨著前期貨幣財政刺激政策落地顯效加速,國內GDP增速將呈逐季改善態勢,全年有望實現2.6-3.0%的增長。
在回應南方洪澇災害對下半年經濟有何影響時,劉愛華表示,目前可以看到,今年的洪澇災害對部分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上半年,我們在抗擊疫情沖擊過程中,采取宏觀經濟的逆周期調節政策,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宏觀調控方面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也存在政策空間。所以從下階段看,我們會密切關注,也及時地反映這方面的影響。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