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公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亮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硬舉措,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
預測,中國2021年中國GDP經濟類型分布,數字經濟占55%。數字經濟的興起也引發智能經濟的火熱,數字經濟的轉型對數字化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關于數字化建設,浪潮信息(000977,股吧)提出,技術建設上需要跨界融合,將信息化、互聯網和工業自動化等多類型系統進行融合;行業應用場景上,不同業務場景系統要融合起來形成,產生個別無法達成的整體效果。
超融合架構正在成為云基礎設施的“新生力量”。Gartner預測,到2023年,全球將有70%的企業運行某種形式的超融合基礎設施。同時,超融合的用戶群體也日趨廣泛,正在從中型企業走向大型企業的獨立場景支持,應用場景則從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DI)、服務器整合、遠程/分支辦公室擴展到全棧業務場景包括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混合云和更關鍵的工作負載如數據庫和云計算。
超融合架構流行的背后,實際上反映出當下企業在創新業務、云基礎設施運營以及交付模式等方面的多重變革甚至是重構。
5G、AI、邊緣計算等技術的興起,使得制造、零售、醫療等眾多行業用戶的業務發生場景從中心向邊緣端遷移。邊緣側需要的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微型數據中心,超融合架構密度高,還具備模塊化易部署和易運維的特點,是非常理想的邊緣計算基礎架構。
同時,企業基于應用重要性和安全性的不同,更加傾向于獨特而復雜的混合云。超融合架構可更加簡單的構建混合云的底層支撐,而虛擬機跨云遷移、數據跨云備份以及豐富的跨云管理功能,使其成為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礎設施的優先選擇。
此外,新興行業ISV應用多樣化,對算力、存儲容量和性能需求提升,這也驅動了云基礎設施交付模式的變革。超融合架構通過產品預集成、一體化交付、標準化下單、簡易化運維等,交付周期從7天縮短至2小時。
17日,浪潮發布三款inMerge超融合新品。可實現計算、網絡和存儲系統的高效集成和多云統一管理,將更好地應對私有云、混合云、邊緣云等多種場景。inMerge是基于硬件重構和軟件定義的融合架構,支持多云環境下計算、存儲資源的高效管理和調度,數據可在池化資源中靈活流轉,實現了數據中心的集約高效。將是浪潮智算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技術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