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畢業季,租房就成為大學生的難題。
2020級本科畢業生李聰(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在深圳租房,租金已經占目前收入的一半了。不過由于收到深圳市1.5萬元租房“紅包”,目前覺得支付房租“差不多了”。
不僅僅是深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17大萬億GDP城市后發現,不少城市都給畢業生發放租房紅包。
此外,很多城市都在擴大公租房的供應量,以期使更多畢業生能夠在城市中留下來。
哪些城市發放租房紅包?
租房,究竟占大學畢業生收入的多少?
李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對租房的要求較高,包括住房的隔音情況、周圍設施的便利程度(超市、商城、電影院等)、租金、交通等,房屋裝修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我租的房子就是可以拎包入住的,基本家電都配好了,一切都比較方便。”
因此,他目前在租金上的花費是3000元/月,占他目前的月收入50%左右。“這個比例有點高,對我還是有點壓力的,因為一開始租的時候以為可以找人分擔。”
50%的比例確實偏高,但是租房在大學畢業生一開始的收入中占比25%乃至30%以上,是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
為了降低大學生的租房壓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不少城市都發放租房補貼。
比如,廣州各區都有發布租房補貼政策。根據2019年發布的《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人才住房建設和使用辦法(試行)》,符合條件的基礎性人才可申請一套不超過90平方米、最長2年50%租金補貼的自住住房。
而基礎性人才指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和學士及以上學位(含教育部認可的境外高等院校畢業的歸國留學人員),或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技能等級的人才,以及經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評選的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
深圳的《關于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規定,可申領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需落戶深圳),即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一次性發放。李聰領取的就是這份“紅包”。
更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今年年初,杭州市委人才辦的消息顯示,對本科及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
多策留住大學生
除了上述城市之外,還有不少城市加入到畢業生租房補貼的“隊伍”之中。
今年6月,無錫印發《來錫高校畢業生租房補貼、生活補貼、創業支持應聘實踐補貼和交通文旅服務實施細則》的通知,提出補貼標準和期限為本科(技師)每年1萬元、碩士每年1.5萬元、博士每年2萬元,累計支持兩年。
今年5月,《天津市進一步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若干措施》提出,本市應屆高校畢業生租房創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給予每月1000元補貼,在此基礎上,每帶動就業1人,補貼標準增加500元,每月最高2500元,補貼期限最長2年。
今年4月,南京出臺十項措施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提出符合申領條件的博士、碩士、學士按每人每月2000元、800元、600元享受最長36個月的住房租賃補貼。
同在今年4月,青島印發《關于推進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新就業職工住房租賃補貼重點面向新畢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學生發放,相關申請條件、保障標準、審核和發放程序等按照現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規定的政策辦理。
蘇州相城區發布的2020年人才政策提出,首次引進且個人及家庭在蘇州大市無自有住房的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可給予累計不超過3年的租房補貼。租房補貼標準為:博士不低于1200元/月,碩士不低于800元/月,本科不低于400元/月。
今年,武漢市青山區出臺了《青山區服務駐區重點企業人才發展政策清單》和《大學生落戶青山黃金四條》,只要是在2019年6月6日后落戶且就業青山的大學生,本人及家庭在武漢市無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的,都能享受一次性租房補貼2000元。
除了補貼之外,不少城市還提高公租房供應,比如,為保障青年人才住有所居,上海今年將新增公共租賃房1萬套,鼓勵各區加大人才安居補貼發放力度。
而在今年6月,杭州市掛牌出讓12宗涉及配建公租房地塊,配建公租房面積達9.68萬平方米,預計可配建公租房1680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