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冊制試點推動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科創板肩負的兩大使命。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一周年之際,第一財經召開科創板開市周年高峰論壇。多家上市公司代表與投資機構高管齊聚,共話制度改革影響與產業驅動實效。
科創板的增量供給在哪里?如何正確看待科創企業的成長性?科創板上市公司合理的估值“錨”在哪里?這些都成為現場嘉賓熱議的話題。
興業證券(601377,股吧)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科創板運行一年來,定價效率有明顯提高;這一環節的變化,對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定價,進而對科創企業發展鏈條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科創板推動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提升。二級市場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會影響一級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進而也會影響社會的人才資源、金融資源,向更契合經濟轉型方向的領域和企業流去。”
“經常會被投資者問到,科創板上市門檻標準是否太低?這些公司估值是否太高?科創板市場熱度還能維系多久?市場要解答這些問題,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市場的歸市場、監管的歸監管。”深創投華東總部總經理伊恩江稱。
伊恩江強調,科創板改革應堅持市場化原則,未來的增量供給不僅要有大而強的行業龍頭,也需要重視更垂直、更細分領域的成長性企業。同時,科創板要繼續完善制度建設,發揮好定價優勢,與其他板塊形成差異化發展。
制度完善護航轉型升級
科創板作為二級交易市場,如何切實推動科創企業發展?對此,王涵有著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來,科創企業的發展,需要有效的金融資源配置,而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企業發展,更需要得到金融市場的合理定價。從科創板運行一周年的情況來看,制度創新有效提升了科創板的定價效率,這推動著市場從很多年前資金的邏輯、籌碼的邏輯,轉向基本面的投資邏輯。
農銀匯理基金總經理施衛也表示,在科創板運行一年里,科技核心資產溢價表現明顯,并帶來一系列積極的變化。“近幾年來,伴隨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占比的提升,核心資產會獲得比較明確的溢價。有的科創企業也出現了盈利改善、估值改善的‘雙升’局面,投資者的收益也增厚,進而可能會延長投資周期。”
“特別明顯的變化是,這幾年出現很多立足基本面研究的基金經理,并且取得很好的回報。這類基金也備受投資者歡迎,更多投資者愿意去申購。這樣讓很多沒有研究和投資能力的個人投資者以及背后大量的資金,經過專業的研究和投資機構,進入了市場,并投向了有真正科創價值的企業。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王涵強調。
企業代表的體會則更為直接。澤璟制藥董事長、總經理盛澤林表示,醫藥生物行業處在非常好的政策環境中,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同時也煥發著強勁的技術創新生命力。科創板的設立,為生物醫藥增加了更大的動力。“對更多未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科創板的設立是市場對它們有了新的定位。”
優刻得首席財務官、董秘桂水發稱,科創板制度的包容性、創新性得到有效驗證,接下來希望科創板詢價機制能更有效地運行,推動資本市場價值發現機制真正建立起來。
華興源創(688001,股吧)董事長、總經理陳文源也稱,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行業龍頭在科創板成長起來,這會帶動產業鏈各環節上的科創企業發展,讓制度創新真正驅動產業升級。
技術創新提供增量供給
科創板未來仍然需要通過持續的制度優化和完善,來保持活力,這是市場各方在一周年之際達成的共識。而在這一改革路徑下,未來科創板的增量供給在哪里,也是各方關注的話題。
斬獲多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伊恩江直言,科創企業的成長依靠很多綜合因素,不僅僅取決于企業的技術創新,還要看所處賽道的競爭環境是否良好、產業鏈上下游是否成熟、創業資金是否充裕,甚至企業人才團隊完備性、創始人認知邊界等。從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來看,科創板的推出運行,給具有顛覆性技術、具有突破性技術的科創企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新機遇。
“科技公司自我革命的決心是不夠的,顛覆者一定會是那些中小企業。科創企業一定要從市場上吸收更多的營養,把自己做得更加強大。”桂水發也強調道。
伊恩江還表示,就資本市場發展來看,除了要支持大而強的行業龍頭與技術冠軍上市,更要在關鍵技術和關鍵領域里挖掘成長型企業。
“比如,在基礎計算芯片或者技術軟件領域,新的國產生態正在建立的過程中。在一些細分垂直的應用場景,更容易跑出能夠成功的企業。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創板的增量供給是非常廣泛的。我們現在看到的科技創新只是很小一部分,未來會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涌現出來。”伊恩江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