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工業經濟大盤點:工業生產基本回歸正軌,18個省增加值正增長
在工業大省里,10個工業大省除了廣東等幾個大省目前還是負增長以外,絕大多數都恢復了正增長,山東省工業增加值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在7月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從供需兩側對工業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各項指標先降后升,二季度運行狀態逐月好轉,主要經濟指標已走出底谷,工信部初步判斷,中國工業生產已基本回歸正軌。
工信部指出,中國工業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疫情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總體是可控的,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由于疫情的影響和國際經濟下行的沖擊而改變。
產銷率保持在98%左右
發布會上,辛國斌表示,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受疫情影響,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13.5%,下降幅度巨大。
在此背景下,中國加大力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著力加強重點醫療物資保障的同時,全力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通產業鏈“堵點”“斷點”,推動固鏈強鏈補鏈,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目前工業生產基本回歸正軌。
他表示,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各項指標是先降后升,二季度運行狀態逐月好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二季度同比增長4.4%,其中,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降幅收窄至1.1%,4、5、6三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3.9%、4.4%和4.8%。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僅看增長怎么樣,關鍵還要看產銷率怎么樣,可以跟大家詳細說一下。這幾個月的產銷率一直保持得比較好,都在98%左右。市場銷售明顯回暖,企業預期也在向好。”他說。
此外,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是50.9%,已經連續4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上。辛國斌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反映了企業對經濟預期的狀況是有信心的,在全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18個省增加值實現了正增長
辛國斌指出,主要行業、重點省份也都在同步好轉。從行業角度看,41個工業大類中,二季度超過半數的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5、6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5%和9.7%。6月份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2.5%和11.6%。這種表現在歷史上都是非常亮眼的。受基建投資復蘇的拉動原材料工業總體呈現平穩態勢。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的輕工、紡織等消費品行業,隨著復商復市的穩步推進,產銷也呈現出回暖跡象。這兩個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社會感受也最強,這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影響以后,就業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從這幾個月的情況來看,輕工、紡織等消費品行業有了回暖跡象,雖然現在還是負增長,但是回暖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了。”
從地區角度看,工業大省發揮了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31個省份中上半年有18個省增加值實現了正增長,比如江蘇、浙江、河南等省份累計工業增速均實現了由降轉升。在工業大省里,10個工業大省除了廣東等幾個大省目前還是負增長以外,絕大多數都恢復了正增長,山東省工業增加值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綜合相關指標分析,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經濟運行初步判斷已經回歸到了正常軌道。”辛國斌說。
(作者:夏旭田 編輯:林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