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葉子
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今年各地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進度邁入快車道。
28日上午,上海市召開工業互聯網工作推進會議,對下一階段上海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做出部署。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加速生產體系和組織模式流程性再造,催生了一批融合性新業態,成為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動能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今年以來,在政策加持和疫情催化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可帶動約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6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指出,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近年來,上海圍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戰略布局和產業創新等方面率先行動。
頂層設計方面,上海相繼發布《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服務商推薦目錄》等;在產業發展方面,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鋼鐵化工、航天航空等重點領域300多家企業創新應用,平均降本7.3%、提質6.1%、增效9.2%,并帶動10萬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了寶信、上海電氣(601727,股吧)等15個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空間布局方面,基本形成以松江、臨港、嘉定、寶山、金山為支點的一鏈多點布局。此外,工信部批準同意“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在生態營造方面,上海先后落地國家首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首只地方性專項產業基金、首個地方性工業互聯網協會等。
前不久,上海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上海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實現從800億提升至1500億元,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資源配置、創新策源、產業引領和開放合作的高地。
具體包括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工業APP和微服務組件有效下載不少于2萬個,建設1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市屬國企集團工業互聯網覆蓋率不低于60%,集團核心業務板塊覆蓋比例不低于80%,打造一批平臺型龍頭企業;培育壯大民營中小企業,實現15萬企業上云上平臺;建設百個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和無人車間等內容。
吳清在會上強調,上海要發揮好先發優勢,更廣激發多元主體參與,重點發揮國資國企引領示范作用,全力推動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并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更深筑牢高質量發展底座,重點聚焦工業軟件等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領域,搭建產學研用創新平臺,持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更高提升產業引領能力,要創造更加寬松的產業生態,持續培育壯大一批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解決方案服務商,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上海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首席規劃師賀仁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上海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先行城市,在工業互聯網車道上已經領先一個身位,并涌現出一批“上海制造”名片的示范區,目前正加速由政府主導1.0階段向政府引導、企業主體2.0階段邁進,這主要得益于其在產業基礎、政策環境、協同創新、功能體系等方面的優勢。而《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就是打造工業互聯網2.0升級版。
“2020年是上海工業互聯網發展承前啟后的關鍵年,可以在打造兼容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合、跨界合作方面加強體系構建。”他稱。
會上,虹口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分別與致景科技、東土科技(300353,股吧)、摩貝化學、甲佳智能、海克斯康等一批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進行簽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長三角G60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和推廣平臺等一批平臺以及ABB機器人、上汽乘用車臨港基地、三菱電梯智能機器人倉庫等一批無人工廠項目啟動建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