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4日電 近日,貝殼研究院通過對重點城市進行分析,基于平臺真實購房數據,推出城市移民指數研究。研究發現,深圳、東莞、廈門三城移民指數最高,其中深圳近8成房源被外地人買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新定居居民的輸送大省。全國人口流動特征呈現出城市圈中心、省會城市吸引力更高等特征。
研究指出,自2017年以來,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進行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今年各地人才政策發布呈現“井噴”之勢,截至6月上旬已有百余城發布了人才政策,且其中超過80城發布的政策涉及購房補貼。而吸引人只是第一步,留下人才是城市的終極目的,哪些城市能夠真正留住人呢?人口長期遷徙定居的趨勢是怎樣的?
深圳、東莞、廈門位居TOP3
貝殼研究院介紹,購房成交數據是反映人口長期遷徙定居趨勢的重要支撐。貝殼研究院根據2020年上半年32城二手房交易中非本地客源比例,經標準化處理后,得到移民指數(指數越高,說明外來購房客戶占比越高),用以比較不同城市新定居居民的特點。
分城市看,深圳、東莞、廈門的移民指數分別居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首位。深圳憑借大灣區規劃利好、經濟發展活力強、相對寬松的落戶條件等優勢,對人口表現出強大吸引力,2019年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比值達到2.72,成為外來人口購房占比最多的城市;東莞承接深圳產業外溢,制造業較為發達,外來流入人口大,2019年常住人口戶籍比達到3.37,在樣本城市中居于首位。廈門作為旅游型城市,吸引大量省內客戶前來購房。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常住戶籍比并不低,但是移民指數排名相對靠后。與新一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居住負擔與落戶門檻高,外來客戶購房較為困難。
湘、鄂、贛、豫輸送主要新居民
貝殼研究院稱,從城市群看,移民指數Top3城市均屬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典型的移民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并非“一極獨大”,而是呈現多極化趨勢發展,貝殼研究院通過對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等大灣區購房人群進行畫像,發現城市吸引的區域人群存在較大差異。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廣州、佛山對省內人口的吸引力更強,購房客群中省內客戶均超5成;珠海次之,省內客戶占比超4成。而深莞省內購房尚未超過3成。與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相比,廣州平均不超3萬的房價對購房客戶更為友好;佛山不超過1.5萬的房價,在灣區重點城市中屬于房價洼地。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人喜歡去佛山買房,佛山購房客群中除本地戶籍居民外,廣州人占比最高,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廣佛一體化的推進,地鐵軌道交通拉近了廣佛的空間距離,且佛山的平均房價僅為廣州的一半左右。
憑借較強的經濟發展活力和寬松的落戶政策,粵港澳大灣區正吸引著全國各地人民前來置業定居。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新定居居民的輸送大省,其中深圳購房客群中來自這四個省份的客戶占比為41.6%,東莞購房客戶中占比45.1%。不可忽視的是,空間上的距離始終無法阻擋人們到灣區買房置業的決心,其余省份居民同樣占據一席之地,其中黑龍江人跨越3000多公里前往灣區購房,且所占比例并不低。
城市圈中心、省會城市吸引力更高
貝殼研究院指出,從移民指數來看,受制于區域位置、戶籍政策、產業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各城市在吸引人口規模、戶籍來源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如果將各城市購房人群來源地劃分為本市、省內非本市及省外,各城市吸引外來人口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都市圈核心城市虹吸效應顯著,深圳近8成房源被外地人買走。對外地人口具有高能吸納能力。深圳、北京、上海作為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對省(市)外的人口虹吸效應大,購房人群中外地客戶占比較高,尤其是深圳,本地購房人群占比僅超2成。
省會光環效應顯著,鄭州購房人群本地人占比超九成。得益于省會中心城市戰略地位、人才優惠政策等優勢,中西部省份可謂是舉全省之力重點發展省會城市,鄭州、合肥、長沙、武漢、成都等城市對省內人口表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省內購房客群占比達到8成以上,省內非本地購房人群占比也超過5成。
貝殼研究院認為,人口遷徙購房定居趨勢折射出城市群的發展格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外溢力顯現,中西部城市群仍以單核省會城市為主導。未來經濟發展不再是單個城市之間的比拼,而是承載區域發展的“圈群”之間的PK,都市圈應加強內部融合,由點到面,打造出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