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濃煙之下,成片的廢墟和瓦礫掩蓋的不光有生命,還有曾經的“東方小巴黎”——貝魯特的光輝。
損失超30億美元,30萬人流離失所
黎巴嫩紅十字會表示,截至北京時間5日13時,事故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超4000人受傷。貝魯特省長表示,已有10名救援人員殉職。
如此大量的傷亡人數使得本就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備受壓力的黎巴嫩的衛生系統陷入了困境。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比拉爾·賈維希 攝
據澎湃新聞援引卡塔爾半島電視臺5日報道,黎巴嫩衛生部長穆罕默德·哈桑(Mohamed Hassan)透露稱,4日傍晚的港口區大爆炸本身就已經導致了至少4家醫院停業,“大爆炸直接導致Al-Roum醫院的8名醫務人員和10名患者當場死亡,這使得該醫院在完全恢復醫療能力前將不會再接收更多傷員。”
哈桑表示,由于突然出現大量傷者,目前貝魯特的12家醫院里都擠滿了傷員。哈桑警告說,鑒于多處醫療場所內部設施被爆炸摧毀,部分地區的電力被切斷,這可能會使得部分傷員無法及時得到治療。對此,他強調,要快速引導輕度和中度傷員到合適的地點治療,為重傷員騰出空間。
在爆炸發生后,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多國已向黎巴嫩伸出援手。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阿勒塔尼(SheikhTamim bin Hamad Al Thani)致電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Michel Aoun),表示卡塔爾將立即向黎巴嫩派遣野戰醫院,幫助黎巴嫩渡過難關。與此同時,科威特與約旦也表示愿意援助黎巴嫩。此外,黎巴嫩衛生部表示,該國已聯系了敘利亞方面,請求將傷員送至該國的醫院接受治療。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比拉爾·賈維希 攝
而在阿拉伯國家之外,黎巴嫩的海上鄰國希臘、俄羅斯以及歐盟也強調將全力支持黎巴嫩,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幫助。
8月5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對黎巴嫩發生重大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件深感震驚和悲痛。我們對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祝愿傷者早日康復。中方愿向黎方妥處有關事件、實現國家發展,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據新華社,在爆炸發生后,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迅速組織官兵掌握事故情況,清點物資和機械,確保接到救援命令后能立即出動。
據環球網,貝魯特省長馬爾萬·阿布說:“港口爆炸后,黎巴嫩首都大約有30萬人流離失所。這場破壞造成的代價超過30億美元。” 此前,阿布估計爆炸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在30億-50億美元之間。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人口占黎全國人口的40%,約有150萬人,因此受此事故影響而無家可歸的30萬人,占貝魯特人口的20%。
爆炸事件或使黎巴嫩經濟雪上加霜
據央視財經,近年來,黎巴嫩經濟持續萎靡,貨幣貶值、失業率高企、公共債務一直維持高位,而爆炸事件則有可能進一步給黎巴嫩的經濟造成沖擊,同時或加劇國內政治緊張。
這個面積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00萬的中東小國在1975年至1990年間經歷了一場血腥的內戰,造成超過12萬人死亡。2005年,貝魯特一起恐怖爆炸襲擊造成時任黎巴嫩總理和內閣經濟部長等22人遇難、220人受傷。黎巴嫩軍隊、情報部門多位高層人員因涉案被捕。
作為地中海東岸重要的金融、貿易、交通和旅游中心,黎巴嫩曾頗負盛名,其首都貝魯特也因諸多宗教、歷史遺跡而被譽為“東方小巴黎”。但1975年內戰導致大部分基礎設施和旅游景點都遭到毀壞,自此,黎巴嫩的旅游、金融等支柱產業一蹶不振。
目前,黎巴嫩正處于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周期中,銀行系統承受的壓力甚至要比1975年到1990年的內戰期間還要大,而爆炸事件可能使得脆弱的國民經濟進一步雪上加霜,并且可能帶來更多的社會動蕩。
上世紀90年代,雖然黎巴嫩內戰結束,但戰爭帶來的影響并未在短時間內消散,其經濟陷入持續萎靡,并在近期有加速下滑的趨勢。
據北京商報,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8年,黎巴嫩財政狀況急劇惡化,通貨膨脹率飆升,平均為6.1%,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約為11.5%,債務占比則高達150%,近1/3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與此同時,青年失業率高達37%。與此同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稱,黎巴嫩的收入不平等尤為嚴重,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黎巴嫩在141個國家中排名第129位。
自2019年10月份以來,曾經與美元掛鉤的黎巴嫩鎊已經貶值超過80%,目前,外匯市場上美元兌黎巴嫩鎊的匯率約1514,但據媒體報道,在黑市交易中,甚至可以達到9000。民眾儲蓄嚴重縮水,黎巴嫩還有超過80%的食品依賴進口,導致現在的食品通脹年率達到190%。黎巴嫩民眾出于對政府長期管理不善、腐敗和政治僵局的不滿,走上街頭抗議。但抗議絲毫未令形勢有所好轉。
今年5月份,黎巴嫩的失業率也已經超過30% 。與此同時,電力供應短缺也是當地民眾必須面對的問題,在7月份,首都貝魯特的部分區域每天的斷電時間甚至超過20個小時,這使得當地的主要醫院也無法正常工作,一些手術被推遲,在疫情之下,這一問題更顯嚴峻。
此外,黎巴嫩也是全球負債最重的國家之一,據報道,目前黎巴嫩的公共債務達到了90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70%,今年3月份,黎巴嫩宣布停止償還一筆即將到期的12億美元的債務,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在爆炸事件發生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黎巴嫩GDP將下滑12%。
就在爆炸前一天3日,黎巴嫩外交部部長希提宣布辭職,他表示自己對政府改革不力感到失望。當然,有觀察人士稱,希提與黎巴嫩總理迪亞卜存在著矛盾。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比拉爾·賈維希 攝
目前,黎巴嫩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商的救援計劃已經被擱置。外國投資者明確表示,除非黎巴嫩政府頒布長期措施來革除腐敗的弊病,他們才會考慮重新向黎巴嫩提供援助。
據第一財經,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表示,黎巴嫩國內三派勢力紛爭嚴重,加之又是美國、以色列、沙特、伊朗,及敘利亞等國的角力場,黎巴嫩政府長期以來就一直處于危機之中。
而此次爆炸事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很顯然將成為黎巴嫩政府的另一場危機。他預測,這可能會加劇黎巴嫩政府內部的紛爭,各派或將再次陷入互相指責的境地,如果情況失控的話,政府可能將再次癱瘓,無法運行,甚至可能會出現議會解散重新選舉的情況。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