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第五屆國際保險節在上海富悅酒店召開。
中國平安(601318)人壽董事長丁當做了題為《迎接壽險白金時代》的主題演講。丁當提出,疫情將催化保險行業進入白金時代。而在保險行業發展的白金時代,整個行業的需求也會隨之不斷升級。
疫情將催化保險行業進入白金時代
丁當從近期的疫情出發,認為人類活動復雜和多元化趨勢下,風險管理將迎來更廣闊舞臺,疫情將推動保險業從量變走向質變,將迎來空間更加廣闊、更可以大有作為的白金時代。
我國保險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很清晰,就是需求不會被改變,而且有足夠的市場增長空間。
截止2018年底,美國的保險密度為4216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1%;日本的保險密度為3312美元/人,保險深度為8.59%;臺灣的保險密度為4997美元/人,保險深度為21.32%;世界平均保險密度為650美元/人,保險深度為6.13%;而中國的保險密度為384美元/人,保險深度為4.57%,仍然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
就保險密度而言,中國與美國、英國、法國和韓國相差了不止十倍,還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在保險深度上,中國僅僅是韓國的三分之一,離世界平均值也相差甚遠。所以說,中國的保險業還處在高速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成長空間廣闊。
在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消費升級的現象層出不窮,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消費體制升級是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頂梁柱”、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同時,丁當董事長也提出了“保險白金時代的需求升級”的總概念。
根據丁當董事長看來,一個現象或者一個行業要實現爆發性成長,必須同時具備三個關鍵要素:丁當將其稱為環境威力,價值創造和關鍵人物。而在目前,這三個條件都恰好具備。
一場疫情并不能改變保險行業的基本面,反而加速了保險業基本面的長期向好,14億人口對健康的意識的逐步提高、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的關口、老齡化的現實、大政方針中持續曝光的保險期待、不斷出臺的監管加持政策……中國保險業的白金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環境、購買力和國家政策三者共振助力保險行業穩健發展
在環境方面,疫情讓更多的國家、企業、家庭和個人更加重視風險威脅,各種小概率事件不斷發生,刷新人們的眼球,在全球,史無前例的封家、封城、封國;200個國家75億人,惶惶不安,籠罩在疫情陰霾下;在資本市場上,美股十天觸發四次熔斷,石油價格跌破零點、石油期貨跌到-40美元,失業人口打破歷史最高水平;6月召開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沖擊,這些事件讓大家更加認識到災難無處不在,讓每一個人都在已經到來的長壽時代中,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家人,更加渴求一位能夠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守護神。疫情下環境的變化及其對于人民群眾的教育也催生了保險需求的不斷升級。
在購買力方面,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從國際經驗來看,人均GDP在1萬美元是發達國家壽險業發展進入到快車道的一個標志性的節點。隨著中國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續提升,讓人民買得起保險,也更需要攻守兼備的整體資產配置策略。從歷史經驗來看,保險需求的決定因素多元化,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是推動保費增長的核心因素,保險需求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當中中產階級是風險保障最大的需求者,近年來,我國中產家庭數量穩步增長,2030年有望突破9.6億人,為保險行業的需求升級打下扎實基礎。
在國家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及監管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鼓勵和支持保險行業發展,進一步開放外資,引進國外經驗;頒布保險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為保險行業減稅降負;放寬保險資金投資,進一步提升保險公司資金配置效率;規劃到2025年,商業健康險的市場規模要達到2萬億元,進一步加速推動健康險市場發展。面向未來,國家提出了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面對老齡化社會的養老保障問題、精準扶貧、綠色中國、公共安全等等問題,保險作為社會資源調節的市場化武器,將在未來國家及社會發展中將起到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政策將長期大力支持保險行業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保險行業需求將會逐步多樣化
一直以來,從傳統保險產品的業務模式看來,保險人在事后,根據合同約定對風險損失,賠償相應的保險金,被視作風險管理的“后防線”。所以,保險業一直比拼賠付,看誰賠的快,看誰賠得多。但事實上沒有一個客戶愿意主動使用保險,因為那意味著風險已經不可挽回地發生了。
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升級,在疫情中,人們更關注的不是保險賠付、也不是GDP,而是醫療與健康,是長壽與養老,是慢病管理和術后康復。生命大于一切,保險公司要關愛人的生命本身,這是保險公司超越原有的風險補償,提供給客戶的全新價值。更需要從客戶視角出發,認識到長壽和健康是每一位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終極需求。
丁當認為,傳統的保險提供的服務主要是賠付,并沒有完全提升到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管理。保險公司需要從客戶視角出發,認識到長壽和健康是每一位老百姓的終極需求,只有基于這一目的出發,幫助客戶解決面向未來的問題。圍繞“關愛人的生命本身”,將保險擴展為一個囊括健康、養老、財富管理等一個大的生態圈,才能滿足客戶不斷升級的各種需求。
從社會年齡結構來看,80后、90后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和主流消費群體,他們的價值主張相比老一代人有著明顯的改變。新一代消費群體更加認同保險的價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生活的變數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時,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他們也會面臨更多風險。因此,他們有更強烈的主動風險管理意識,他們的保險理念也更為成熟,不像老一代人只關注于幾個傳統險種,而是聚焦于全天候和健康管理和財富保障,這就自然而然的推動了保險需求的進步。
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平安人壽始終走在前列
在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中,平安人壽始終走在前列,在健康管理服務方面,2015年,平安人壽的“健康管理服務”正式出道。聯合權威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依托平安金管家APP平臺,為用戶提供覆蓋預防、治療、調理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健康服務。事前預防和保健,讓客戶擁有健康體魄和快樂心情。
平安金管家基于移動終端為客戶提供健康資訊;為客戶提供深度體檢服務,防患于未然等。事中問診和治療,讓客戶能夠安心醫治和恢復健康。
平安好醫生為客戶提供線上問診,快速便捷地界定病情;為客戶提供線下就醫幫助,幫助他們找到好醫院、好醫生;針對慢性病,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持續的線上慢病管理。事后調理和保養,讓客戶重新回到健康生活。
平安好醫生還為客戶提供診后及術后隨訪,定期檢查和規避病情復發;提供專業建議,指導客戶科學康復。四年來,平安人壽健康管理服務針對客戶體驗不斷迭代,通過大數據描繪用戶畫像,實現了千人千面服務。截至目前,已經普惠到“平安金管家”APP上的1億多用戶以及數千萬余保單客戶。
為了引起客戶對于健康的重視,提前關注身體狀況,預防大小疾病,平安率先實踐“保險+健康”的創新管理模式,推出“健康行•平安RUN•健行天下”計劃將保險由“事后理賠”轉換為“事前防護+事后干預”,令保險產品能夠全程參與受眾生活,更顯人性關懷。平安RUN倡導最便捷的運動-步行,設置周月年三重運動目標,長短結合、由易到難,以達成目標的獎勵鼓勵客戶動起來。達成年目標,保障額度最高可增長10%,加入提升保額的物質刺激,有助于改變客戶收獲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600萬客戶參與了”平安RUN“運動計劃,超過40萬人達成年運動目標,保障額度獲得提升。
未來,保險業必須堅持推進新保險文明,從風險補償進化為風險管理的生態系統,從單純提供風險發生后的“財務補償”進化到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方位的風險預測、管理和解決方案。切實滿足客戶養老和健康的最終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