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讀丨7月CPI連續回升至2.7%!為何核心CPI漲幅創歷史新低?
豬肉漲價屬短期波動?消費復蘇弱于預期?
8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物價指數。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走高。市場普遍預計,CPI下半年會趨勢性走低,不過短期受疫情、南方洪水等影響,食品價格短期有所走高。
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4%,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近三個月PPI在持續改善。隨著國際油價回升、國內工業生產的持續恢復、穩投資積極政策推動,市場普遍預計PPI會延續改善趨勢。
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以及積極政策的持續發力,工業生產、消費需求在穩步回升。但國內消費需求復蘇相對較慢,疫情還加劇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今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較高,這也將左右物價走勢。
7月物價有什么看點,后續走勢如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如下:
1.豬肉價格連續兩個月反彈,屬短期現象?
7月CPI的回升,主要是食品價格推動。
7月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2.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隨著餐飲服務等逐步恢復,豬肉消費需求持續增加,而多地洪澇災害對生豬調運產生了一定影響,供給仍然偏緊,豬肉價格上漲10.3%,漲幅比上月擴大6.7個百分點;受不利天氣影響,鮮菜價格上漲6.3%,漲幅擴大3.5個百分點;由于蛋雞存欄減少,夏季產蛋率有所下降,雞蛋價格在連續9個月下降后轉漲,上漲4.0%。
在3、4、5月連續降價后,豬肉價格在6、7月份持續反彈。受國內部分地方疫情反彈影響,防疫調配從嚴、進口豬肉供應偏緊,加上國內餐飲消費需求的回升,6月份豬肉價格出現反彈。進入7月份,疫情對供應影響在慢慢消退(7月20日北京應急響應降至三級),又疊加上7月洪澇影響生豬調運,7月豬肉價格在持續攀升。
(6、7月豬肉價格持續攀升,但7月底升至高點后,有高位回調態勢)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7月末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已經超過48元/公斤,相較5月末年內低點(38.5元/公斤)有明顯回升。不過,7月末的豬肉價格仍低于年內高峰,也稍低于去年10月底的歷史新高。從8月第一周趨勢來看,豬肉價格有小幅回落的趨勢。
除了豬肉價格,受南方洪澇災害影響,鮮菜價格出現季節性波動,持續回落的雞蛋價格有所反彈。夏季鮮果大量上市,7月鮮果價格有所回落。
(鮮菜價格季節性上升,蛋類價格連續回落后有所回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6、7月份豬肉價格回升,屬于短期現象,南方降水影響到生豬運輸。8月份水災影響減弱,預計后續CPI漲幅會回落。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7月消費者物價走高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響,分別是豬肉價格走高、天氣因素及需求回暖。國內餐飲行業持續復產,帶動豬肉等消費需求上升,以及南方洪澇對生豬運輸物流構成一定阻礙,供需短期趨緊推升豬肉價格。由于洪澇災害與氣溫上升推升,果蔬、雞蛋價格有所上升。由于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內餐飲、暑期出游等行業回暖明顯,帶動機票、住宿等價格上升。
“消費者物價整體表現溫和,下半年整體溫和趨緩態勢未變”,周茂華指出。
2.核心CPI創歷史新低,消費恢復不給力?
7月CPI走高的同時,核心CPI卻創出歷史新低。
排除掉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7月核心CPI同比上漲0.5%,這是2013年有該項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7月核心CPI同比上漲0.5%,為有該項數據以來最低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歷史數據發現,核心CPI波動幅度較小,2013-2019年期間,核心CPI漲幅穩定在1%以上,整體圍繞1.5%波動(低至1.2%,高至2.5%)。進入2020年后,核心CPI漲幅整體不斷走低,從1月份的1.5%逐漸走低到7月份的0.5%。
劉學智表示,核心CPI漲幅不斷回落,顯示出消費需求偏弱,像旅游、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同比價格均有所下降。不過,只要疫情不再爆發,隨著工業生產、消費需求的恢復,核心CPI后續有望溫和回升。
7月物價大類數據來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0.2%,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5.1%,醫療保健價格同比上漲1.6%,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同比上漲0.3%;但是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4.4%,居住類價格下降0.7%,衣著類價格下降0.5%。
周茂華表示,7月核心CPI同比回落,主要是我國零售、餐飲、旅游等行業仍未完全擺脫疫情拖累。不過,7月核心CPI環比與上月持平,好于6月環比負增長(-0.1%),顯示出我國內需在逐步改善。
統計局數據顯示,餐飲、暑期出行消費等在不斷恢復,不過夏季服裝類折扣較大。具體而言,7月飛機票和賓館住宿環比價格分別上漲2.9%和1.7%,服裝價格環比下降0.5%。
3.工業穩定恢復,PPI有望持續改善
7月PPI同比下降2.4%,環比上漲0.4%,PPI仍在穩定恢復。
董莉娟表示,7月份,工業生產持續回升,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行。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看,價格上漲的有21個,比上月減少1個;下降的15個,增加3個;持平的4個,減少2個。
分行業來看,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石油類價格領漲。7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上漲1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3.4%,這帶動石油類工業品價格在大幅修復。比如,7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下降27.8%,降幅較上月收窄11.3個百分點。
劉學智表示,PPI收窄的趨勢比較明顯。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工業生產在持續改善,帶動PPI回升;穩增長力度加大,“兩新一重”項目的建設,也在推動PPI的改善;國際大宗商品在年初大幅降價的背景下,現在趨于回升,也在帶動PPI的回升。
“預計未來PPI降幅仍會逐漸收窄,不排除年末PPI恢復到正增長”,劉學智表示。
周茂華表示,PPI的持續改善,主要是國內疫情受控與支持政策效果釋放,國內需求逐步回暖,企業信心改善、工業生產持續加快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走高。下半年,PPI同比有望逐步收窄。一方面,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推動下,下半年內需求復蘇有望加快;另一方面,海外主要經濟體解封復產有望延續,疊加空前力度的財政貨幣政策,利好我國外需。
4.CPI后續可能走低,貨幣政策有望維持穩健偏松
今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較高,也在左右物價走勢。
比如6月份國內疫情的反復,使得穩步下行的豬肉價格出現反彈,這也帶動CPI的回升。國際原油價格當前在穩步恢復,但全球需求能恢復到什么水平,仍受疫情影響。
后續政策該如何應對?
劉學智表示,當前物價狀況,不會對貨幣政策帶來明顯影響。穩健貨幣政策,會偏向寬松調節。
周茂華表示,我國經濟剛擺脫衰退步入復蘇擴張軌道;國內物價整體趨緩,其中,核心物價、工業生產者物價整體仍偏離正常水平;國內部分行業企業并未完全擺脫疫情拖累,各行業復蘇不平衡,仍存部分閑置資源;全球疫情防控與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仍強,經濟整體仍需要偏積極政策支持。
“但過度寬松貨幣政策容易引發負面效應,下半年政策組合需要在穩內需、防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取得平衡,偏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更強調精準、效率”,周茂華指出。
中泰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表示,近兩月CPI短暫上行,主要是汛情影響下的食品價格上升,非食品、服務和核心CPI卻大幅回落,反映需求端依然偏弱。我國近幾個月經濟數據不斷回升,更多是靠生產和投資帶動,需求恢復較慢。部分領域存在積壓需求集中釋放的情況,比如汽車、地產等,對短期需求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一旦集中釋放結束,后續需求端的壓力可能會更大,國內通脹會趨于回落。貨幣方面,央行也更強調穩增長和防風險均衡,未來將以結構寬松政策為主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