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總書記到東北考察,第一站就走進黑土地,調研糧食生產。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全國人大也將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
8月12日,央視新聞在新聞節目中批評了部分網絡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的現象,引起廣泛討論。對此,斗魚、抖音、快手相繼做出回應。當用戶搜索“吃播”、“大胃王”等關鍵詞時,將提示用戶“拒絕浪費,合理飲食”。
今年,“保糧食安全”就赫然列進政治局會議,“六保”之列,糧食問題被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饑荒年代早已過去,為何還要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
大災之年往往出現糧食緊缺
近期聯合國接連發出預警,疫情疊加接連爆發的蝗災、極端天氣等災害,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多國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防控隔離措施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對新作種植收獲產生不利影響。疫情導致饑餓人數大幅增加,聯合國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人增至2.65億人。
除疫情外,嚴重的蝗災也在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今年, 東非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印度學者預測,蝗災或許會使得糧食減產30%-50%,而對于已經在與糧食不安全作斗爭的巴基斯坦,蝗災的來襲更加致命。
今年以來,聯合國多次預警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再次發布報告稱,今年將新增1.3億名饑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饑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在肯尼亞最大的貧民窟, 成千上萬的人涌向那里尋求食品援助,造成了短暫的踩踏事件。
產品價格上漲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全球糧食供應鏈面臨巨大壓力。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臺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后限制了出售。
由于供應鏈斷裂和隨之而來的恐慌性購買,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和去年三月相比上漲了8%,大米價格上漲了 25%,近期玉米價格創下年內新高,較2019年漲幅超過20%,且有進一步上行之勢。
大國博弈、糧食安全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糧食安全關系著國計民生。
除了航母、石油、美元外,美國控制全球的方式還有一種:糧食。
糧食是戰略武器。歷史上,糧食作為大國博弈的外交政治手段,多次被使用。如二戰剛結束那會兒,糧食短缺是全球普遍現象,美國把糧食以賒賬的方式提供給法國和意大利,以免其倒向蘇聯。
目前國際局勢波詭云譎,逆全球化趨勢明顯,中美關系日益緊張,貿易問題越來越政治化,不排除未來,糧食再度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武器。因此,保障國內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我國糧食長期處于“緊平衡”
有糧心不慌。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在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3277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以14億人口粗略計算,平均每人可以分到糧食948.36斤,遠高于人均800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庫存總量也居歷史高位。除了每年的新糧,中國還有大量儲備糧。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余2.8億多噸。尤其是稻谷、小麥,夠全國人民吃一年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后,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于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因此,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
以玉米為例,2017-2019年連續三年玉米出現產小于需。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披露的數據,預計2020/21我國玉米產量 2.615億噸,總消費量2.93億噸,供需缺口2454萬噸,需進一步消耗庫存。
我國最大的軟肋,是大豆。我國大豆消費量和大豆進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據華安證券統計,19/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高達9600萬噸,占當年國內消費量的90.4%。巴西、美國、阿根廷是主要的進口國。中美兩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大豆占一部分。未來一旦貿易摩擦升級,中方可能會采取對美方大豆加征關稅或者限制進口量等,國內大豆供給的不確定性增加。
關注玉米和大豆公司
總之,主糧庫存儲備較多且基本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雖然近期受小麥加工需求旺盛、收購持續推進的影響,小麥價格走高,但是國家庫存量高企,糧食供應穩定,整體小麥市場格局寬松,小麥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同樣,由于我國國內大米自給率高,價格調控工具完備,價格或呈穩定運行態勢。
但畜禽存欄上升將帶動玉米需求穩步提升,且庫存持續消化,國內玉米價格有望繼續上行。玉米種子有望受益,建議關注大北農、隆平高科(000998,股吧)、登海種業(002041,股吧)、荃銀高科。
另外,大豆、棉花等部分農產品(000061,股吧)的進口依存度較高。要降低這些農產品對海外的依賴,增加國產大豆、棉花競爭力是關鍵一環,相關農產品有望迎來機遇。關注土地資源優勢明顯的北大荒、蘇墾農發(601952,股吧)、亞盛集團。
近期推薦
說好的大雨沒有來,說好的牛市還有嗎?
3.6億買的1元出售,8.6億買的10萬元轉讓,聯建光電(300269,股吧)玩的什么花樣?
復盤當年的“中國中車(601766,股吧)”,看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和中信建投預期收益
巨力索具資產重組僅8天就告吹,深交所發問是否存在濫用重組停牌?
點“在看”,股票會漲停;)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海博財經檔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