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想成為第一個把疫苗做出來的人,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誰能夠第一個把最好的疫苗做出來。”一位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家都很著急,但速度不能代表一切。” ]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類正在不斷打破疫苗開發速度的紀錄,疫苗資金的投入也達到了史上的最高水平。
僅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就向包括阿斯利康、Moderna在內的企業累計注資超過123億美元,其中108億美元用于疫苗的研發;15億美元用于疫苗的制造與分銷。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無法達到100%。此外,科學家警告稱,首先越過臨床試驗終點的疫苗未必是最好的疫苗。
巨額投入 快步試驗
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希望到2021年初,可以提供一種預防新冠病毒傳播的疫苗。但疫苗都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過去每個階段通常就要花費兩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所長、新冠疫苗項目負責人希爾(Adrian Hill)教授表示:“現在的疫苗在發現后的六個月時間就進入到人體臨床試驗,這個速度是驚人的,通常至少需要六年時間。”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形勢下,一些疫苗開發的步驟被合并或省略了。美國疫苗企業Moderna今年3月16日成為全球首個開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的公司,在此之前Moderna尚未進行大動物試驗,通常大動物試驗需要在人體試驗開展前進行。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大規模試驗,但為了盡快證明疫苗的有效性,一些國家在臨床三期試驗的結果尚未公布前,就已經批準了試驗性的疫苗。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8月16日公布的消息,由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Ad5-nCoV疫苗專利已經被授予專利權,這也是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宣稱,該國注冊了名為Spuntnik V的疫苗,并成為全球首個獲準公開使用的新冠疫苗。但俄羅斯尚未發布與該疫苗相關的臨床科學數據,該疫苗在臨床三期試驗開始前就獲得批準。
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印度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上發表講話稱,印度研制的新冠疫苗將會很快上市。莫迪表示:“我們所有人都在等待新冠疫苗。印度研制的3種候選疫苗正處在不同的測試階段。只要專家和科學家發出綠色信號示意疫苗通過安全審核,印度制造的新冠疫苗就會很快上市。”
盡管歐洲和美國需要完整的臨床數據公布后才會批準相關疫苗,但是制藥巨頭已經紛紛開始投入疫苗的生產,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疫苗審批。比如阿斯利康就稱最早將于9月份開始交付疫苗。
BARDA向阿斯利康、Moderna等企業累計注資超過123億美元,僅Moderna就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注資。BARDA還與Novavax、強生、輝瑞和BioNtech以及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GSK)等企業達成疫苗交付協議。
歐洲迄今向疫苗廠商注資超過3.5億歐元,還設立了疫苗的專項貸款。比如歐盟向德國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發放了超過7500萬歐元的貸款,并向另一家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貸款1億歐元。這兩家公司都已經開始新冠疫苗的人體試驗。
上周五,CureVac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6美元,收盤價為55.9美元,漲幅接近250%,市值接近100億美元。
CureVac還分別獲得了來自德國政府3億歐元和英國制藥巨頭GSK的1.3億英鎊注資。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仍然虧損2385萬美元。根據其與葛蘭素史克協議,CureVac將有資格獲得最多2.77億英鎊的開發和監管里程碑付款,最多3.29億英鎊的商業里程碑付款,及產品銷售的分級授權。
大規模可及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日前表示,來自政府的壓力將不會決定新冠疫苗何時批準的時間。福奇博士8月7日表示,新冠疫苗即便獲得批準,也不會達到很高的有效率。
福奇博士表示,通常認為高效的疫苗的保護率能達到98%,麻疹疫苗的有效率是93%,但是新冠疫苗達到高效保護率的可能性很小。“科學家們希望新冠疫苗的有效率至少可以達到75%,但如果結果是50%或者60%的有效率,也能夠接受。”福奇博士上周五在美國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場對話中表示。
BARDA創始人羅賓遜(Robin Robinson)表示:“這些疫苗并不會一下子馬上上市,它們將會處于不同的階段,產量也會不同。”
目前,俄羅斯已經宣布批準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但由于未公布數據,有效性遭到質疑。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疫苗將于11月3日大選日之前可用,但也遭到美國疫苗研發團隊的反駁。
上周三,德國疾病控制和預防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在其官網上發布消息稱,今年秋天德國首個新冠疫苗就能研制成功。上周四,這一消息被撤回,該機構發言人稱,該消息被誤發表在網上。
“現在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想成為第一個把疫苗做出來的人,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誰能夠第一個把最好的疫苗做出來。”一位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家都很著急,但速度不能代表一切。”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史蒂芬·哈恩(Stephen Hahn)博士8月7日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撰文稱,新冠疫苗批準上市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審核,FDA不會走捷徑。
FDA于6月30日發布了一份關于新冠疫苗開發和授權許可的指導文件。文件建議“安慰劑對照有效性試驗的主要有效終點至少應達到50%”。
此外,FDA通常建議預防性疫苗的預先許可安全性臨床試驗數據樣本應至少為3000人,而到目前為止,預期主動入組接受新冠疫苗接種的人數已經達到1.5萬至2萬人。FDA承認,在大規模臨床試驗中可能會發生不良事件,因此做好上市后監管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FDA還強調在疫苗臨床試驗中,要對少部分的群體,比如一些少數族裔、老年群體以及有合并癥風險的群體予以充分的考慮;并對特殊人群,比如兒童和孕婦提供額外的保障。
一位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FDA的程序可能會非常復雜,但是他們不能無所顧忌,因為反對疫苗的呼聲已經很高,疫苗上市前必須保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他還表示,大型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提升疫苗的產能,這是對監管施壓的表現。“人們一方面對疫情陷入絕望,迫切希望有疫苗出來,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對疫苗的有效性又很不樂觀。”這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除此之外,疫苗的供應鏈可能也仍然無法滿足大規模的需求,例如可能沒有足夠多的玻璃瓶來盛放疫苗,工廠的包裝能力可能也比較欠缺。
但是各國政府已經為此注入大量資金來填補產業鏈的空白,比如美國已經撥款超過15億美元,用于國內新冠疫苗的生產和分銷,以確保疫苗的大規模生產。
一個更值得擔心的問題是疫苗如何公平地分配。為此,世衛組織鼓勵各國展開合作,以確保各國都能公平地獲得服務,但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的利益可能率先得到保證,發展中國家可能無法及時快速地獲得疫苗。
這一問題早在今年6月瑞德西韋藥物獲得批準時就已經顯現出來。當時美國政府幾乎買斷了9月份之前生產的瑞德西韋所有的供應量,率先保證美國患者的需求。
根據目前美國的計劃,到2021年1月,將至少能夠為該國交付3億劑的新冠疫苗。此外,由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荷蘭牽頭的包容性疫苗聯盟(IVA)也已經達成了一項4億劑的協議,并將于今年年底交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