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新華社22日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戰略實施成果已經顯現,規劃政策體系“四梁八柱”初步構建,多層次工作機制發揮實效,在這次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過程中,一體化機制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發揮了作用。
習近平指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具體舉措方面提出了七點:第一,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二,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第三,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質量。第四,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第五,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第六,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第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強調,率先形成發展新格局。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其中,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正被寄予更高的期望。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實施一年多來,長三角科創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快速提升。長三角地區總體R&D投入強度同比增長3.6%,2018年長三角每萬人擁有R&D人員60.06人/年,長三角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58家占全國的45%(截至今年7月16日)。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習近平說。
習近平指出,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在當前背景下,長三角被寄予更大的厚望,這個區域也有能力承擔起推動我國科技進步、進而提升產業鏈水平的重任。”長三角一體化決策咨詢專家陳雯23日告訴第一財經。
“在當前復雜國際背景下,今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定位和使命更加明確。近年來長三角協同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創新創業活力也不斷涌現,產業鏈、創新鏈整體協同和發展水平較高,有足夠能力來承擔起這份重大戰略使命!薄2020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指數》課題組副組長、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張宓之博士23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
張宓之表示,長三角區域是雙循環的重要承載地,三省一市制造業水平較高,同時市場消費能力較強,外向型經濟水平靠前,是我國雙循環發展的第一典范,諸多有益探索將成為當下特殊形勢下其他區域發展的經驗和借鑒。
另外,這個區域也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始源地!巴黄脐P鍵核心技術,尤其是集成電路的關鍵堵點,未來國家會在三省一市進一步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創新資源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成為與全球前沿技術競爭合作的第一 ‘窗口 ’!睆堝抵f。
高質量發展聚焦
在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習近平強調,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釋放有效投資需求。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浙江大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建軍表示,長三角的數字經濟發展在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位置,而數字經濟也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發展的新抓手。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2020年)》,上海的數字經濟GDP占比已超過50%,浙江和江蘇等省市的數字經濟占比也超過40%。另外,安徽省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首次超過1萬億元,同比去年發布的數據增長19%以上,總量排名由去年的全國第13位躍升至第11位。
5月11日,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善縣、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簽署改革備忘錄,著力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的數據開放共享,共同打造“數字示范區”。
作為龍頭,上海市正在加快布局以5G網絡、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在線新消費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上海的數字經濟提供了上升動力。
其中,《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四大建設行動;《關于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則提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
當前形勢下,長三角區域要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也需要打好浦東開發開放這張王牌。
上海市委常委會近日舉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指出,打好浦東開發開放這張王牌。
在更深層次推進深化改革、更高水平擴大開放上勇當開路先鋒,浦東該如何發力?又該如何以長三角的暢通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石良平表示,根據雙循環的新思路,除了對外開放外,還要進一步對內開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掃除妨礙市場要素流動的障礙,強調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更要對內開放,“如果說,以前對內開放的動力是城鄉二元結構,是工農業‘剪刀差’所形成的利益雙贏,那么現在對內開放的動力就是‘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要素重組的巨大空間!
重點領域協同合作
在長三角區域,集成電路和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分別約占全國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產業集群。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馬春雷表示,長三角是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要素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落實中央要求,三省一市以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可以發現,近年來,圍繞三大重點產業,三省一市都在加大布局力度。在今年6月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簽約儀式上,包括集成電路、量子通信在內的19項重大合作事項簽約。
“長三角一體化需要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技術水平以及自主可控的能力。這次疫情也讓長三角共建一個相對自主可控安全的產業鏈體系的重要性更為凸顯。”陳雯告訴記者。
三個重點領域的突破面臨的挑戰巨大,同時也存在巨大機遇。
在陳雯看來,下一步,三省一市在區域創新和科技聯合攻關方面,關鍵技術需要政府去引導,比如梳理科技創新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然后利用三省一市的長處和優勢去聯合攻關取得一些突破。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疫情防控模式也至關重要。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三省一市衛健委、各級醫療機構及社會組織的多方群策群力得以實現,而一批如線上問診、遠程會診、網格化監管等智慧醫療項目則成為應急醫療服務落地的重要抓手。
長三角協調會智慧醫療發展聯盟理事長朱仁明告訴記者,“聯防聯控背景下,各應急醫療服務項目實現信息共享,標準統一,對于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康復都起到積極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