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金行業來說,2020年的這場疫情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疫情對經濟、對行業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另一方面,疫情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新業態新模式,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造就了企業變革、升級、轉型的機遇。
在馬上消費金融(以下簡稱“馬上金融”)創始人、董事長趙國慶看來,那些擁有閉環能力的金融機構會在逆境中得到更為快速的修復,沒有閉環能力的公司可能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更長的時間。
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外部環境巨變,除了需要快速應變,從疫情的不利影響中走出來,下一步,如何在新的環境下以及新型消費生態和市場下,構建一個更加穩固堅韌、質量更高的戰略模式,也是需要企業沉淀下來認真思索的一道重要命題。
不以規模盈利論英雄,能力與責任第一
趙國慶對高質量發展的詮釋是:定價要低,不良要低,服務體驗更好,服務客群更廣。消費金融天生具有普惠金融的使命,不應該是暴利行業,穩健審慎發展才是良性的。趙國慶稱,利潤、規模、交易額這些一直以來都不是我們追求的首要目標,我們不以盈利最高為榮,而是以高質量發展為榮,以社會責任的擔當為榮,堅持長期能力構建,放棄短期的利益目標。一方面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人才投入、風控投入,另一方面不斷降低成本,調整息費,以更低的定價讓利用戶,從而實現從普惠向惠普轉變。
不僅是在受疫情影響的當下,這也是馬上金融創立以來始終奉行的發展理念。馬上金融創立時選擇了走持牌、創業和科技自主研發三條路,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幾條路徑不是最快最舒適的捷徑,而是充滿挑戰、比較難走的路。2014年下半年,互聯網金融一度盛行P2P,去中心化、監管套利、金融自由化的思潮,但是出于對監管、對風險的敬畏以及對行業、用戶的責任,趙國慶堅持選擇了壁壘很高的持牌經營道路,而創業也是為了以更靈活的模式適應市場化競爭,以更好的體驗和產品贏得用戶認可。同時公司自成立之初的所有核心技術系統都是從0自主搭建研發,包括獲客、風控、客服、貸后等核心能力也是從0到1堅持自建,這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資金、時間成本,但這也助力馬上金融搭建了扎實、穩健的數字化全閉環能力底座,積累了強大的抗壓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馬上金融的每一個成績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每一個發展數字都詮釋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成立五年來,馬上金融累計注冊用戶突破1.1億,累計發放個人消費貸款約4700億元,線上連接200余家場景,線下連接100萬家商戶,累計納稅30億元,吸納直接就業近2000人。公司在云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5大數字化技術領域持續創新,輸出智能客服、人臉識別、活體識別、金融云平臺等一系列科技能力,自主研發了800余套核心技術系統,累計提交專利申請220余件,實現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重慶首家、全國第六家金融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首批、重慶唯一“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共建單位,國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單位等。
把握數字化機遇 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今年的新冠疫情確實對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線下消費、服務性消費業務均受到很大沖擊,呼叫中心、貸后管理等密集型業務也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由于消費者的收入、預期變化,可能導致消費疲弱,部分用戶收入和償債能力、還款意愿等會受影響,會給風控帶來挑戰等。但通過數字化全閉環能力的積累,馬上金融成功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并逐漸從疫情的不利影響中恢復,并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持續在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發力,不斷開放能力。
今年以來,馬上金融在疫情期間48小時內完成云呼叫中心遠程辦公分布式部署,云呼叫中心遠程辦公以來,整體客戶滿意度達98%,一次性問題解決率超過85%,超出疫情前水平,同時還發行了第二期超17億元ABS。接下來,馬上金融會繼續加大產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的布局和投入,提升全面數字化閉環能力,在做好自己服務生態的同時,為場景方、資金方提供多元增值服務,在這種垂直生態系統里,有建制、有序地推進產業數字化,一邊連接金融機構,一邊連接消費類的場景,把所連接的兩端作為進行產業數字化突破的方向。
趙國慶認為,疫情影響是暫時的、階段性的,對消費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保持信心。當前我國的疫情控制、經濟復蘇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且內需消費將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擔負起重要作用,中央出臺多項政策刺激國內消費市場,提振市場信心,消費信貸將在拉動內需消費、推動新型消費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今后疫情的不利影響逐漸消化,消費金融行業將逐漸恢復元氣,未來發展仍然充滿利好和機遇,并將在推進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煥發出更加強大的力量與生機。
對于今后的發展,趙國慶表示,我們不以盈利為榮、以能力建設為榮、擔當更多社會責任的發展理念不會變,會繼續不斷加大對科技、人才、風控的投入,持續減費讓利,堅持數字化閉環能力建設和開放平臺發展,堅持合規經營和重視風控,致力于打造能夠擔當更多國家和社會責任的國民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