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清單等多個政策方案已上報,正等待批復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在6月份公布后,一系列相關的具體落地方案與政策也將在不久后向社會公布。
這些政策包括: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口岸規劃布局方案、企業和個人“兩個15%所得稅”新政、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進出島國內國際航班加注免稅航空燃油政策、洋浦港中轉國際航船加注免稅燃油政策、海南自貿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放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信用體系建設等系列政策。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以上方案與政策已上報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等待批復發布。
“這一系列的落地方案與政策,目的是讓《總體方案》能夠具體化、實施化、操作化。”政協海南省委員會原常委、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在以上方案與政策中,有關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口岸規劃布局方案和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的制定早有跡象。比如,在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總體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就曾表示,今年年內制定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在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曾介紹:“海關總署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政策相關清單……我們會同海南省已初步研究形成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方案》等等。”
根據《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要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種壁壘,給予境外服務提供者國民待遇。
對此,王受文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將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的一個亮點,是中國跨境服務貿易的第一張負面清單。
在《總體方案》中,零關稅政策最備受關注。根據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6月8日介紹,零關稅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設計,具體說就是分步驟、分階段的實施以零關稅為特征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零關稅政策的早期收獲就是在2025年全島封關運作之前率先對部分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鄒加怡當時還說,將根據海南實際情況對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進行動態調整,總體上要逐步縮短負面清單,不斷擴大正面清單,不斷釋放零關稅政策紅利。
所謂的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主要包括四類商品:一是生產資料,二是原輔料,三是交通工具,四是島內居民的消費品。其中,除生產資料實施零關稅負面清單管理外,其他三項均實施正面清單管理。
在以上四類商品中,王毅武最關注的是島內居民的消費品。“因為這直接涉及到民生,是當地居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他說,“只有這樣,海南居民才能享受到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的直接性民生紅利。”
根據《總體方案》,海南將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口商品,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居民免稅購買。
零關稅究竟意味著什么?海南省生長沈曉明此前舉例說:“進口游艇稅收的成本大概能夠降低38%,本來1000萬進口一條游艇,你需要交380萬的稅,但是你如果在海南買一條1000萬的進口游艇,就不需要交380萬的稅,比其他地方買游艇省了380萬。”
和零關稅一樣,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同樣備受關注。據沈曉明此前介紹,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海南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減免所得稅。比如,對注冊在海南自貿港并實質運行的鼓勵類的產業企業,海南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和緊缺人才,如果他們在海南島內待滿183天,他們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那部分將免征。
值得關注的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是中國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據,負面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管理,給予國民待遇。海南自貿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政策,有利于進一步吸引外商到海南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從海南省商務廳獲得的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跨國投資低迷的背景下,海南省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海南經濟增長的亮點。1~6月,海南全省新設外資企業203家,同比增長24.54%;實際使用外資3.19億美元,同比增長98.69%。
從投資行業來看,18個行業門類中除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外,17個行業設立了外資企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批發和零售業等11個行業有實際使用外資。
從投資來源地看,共有30個國家(地區)在海南新設外資企業,吸引了英國力拓集團、泰國正大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香港、英國、新加坡和美國等四個國家(地區)有實際到資。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外商投資在海南的比例中將越來越大。
“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海南省政府一位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也非常有吸引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