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現在出臺的每一個政策,都是為了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穩定的發展。市場的平穩健康,對碧桂園是最大的利好!8月25日,中期業績會上,碧桂園總裁莫斌如此說道。
莫斌的邏輯是,市場平穩,去掉“炒”的水分,企業比拼的殺手锏就是核心競爭力。誰的競爭力越強,誰獲取的利潤當然就越大。
碧桂園是有這樣的底氣的,因為即便遭遇疫情黑天鵝這樣的突發事件,碧桂園的業績仍領跑行業。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1849.6億元,毛利約為448.9億元,凈利潤約為219.3億元,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約為146.1億元,多項指標繼續保持行業前列。手握2055.2億元現金,運營資本充裕。且財務指標都處于良性的發展狀態,網傳的融資新規也并未威脅到碧桂園的“安全”。
收獲之余,碧桂園也并未忘記股東們。碧桂園集團董事會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20.55分,半年派息總額占核心凈利潤總額的31%。2016-2019年,碧桂園每股收益復合年增長率為52.8%;每股派息復合年增長率為46.59%。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分紅率、每股派息金額及每股收益復合年增速來看,相較與行業競爭對手乃至整個恒生成分股,碧桂園回饋股東紅利十分慷慨,誠意十足。
1
根據中期報告,碧桂園上半年權益合同銷售額約2669.5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3185萬平方米,繼續位居行業前列。除了受疫情影響一二月單月同比下跌外,公司自3月起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7月份,增長態勢繼續,權益銷售額542.8億元,同比增長27.52%。
對于全年增長態勢,業績會上,莫斌底氣十足:預計下半年權益可售貨量約6412億元。上半年權益銷售去化率是62%,預計全年去化率可以達到67%,全年銷售可以達成10%的增長。10%的雙位數增速,對于基數已經很大的龍頭房企來說, 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增速,要知道,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增速才僅是6.5%的個位數增速。
碧桂園的銷售底氣還在于項目布局的差異優勢,這也是地產圈其他想模仿碧桂園的房企輕易模仿不來的重要原因。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園業務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8個地級市、1334個縣╱鎮區, 較2019年末282個地級市再擴展6個。項目個數超過2600個。
這意味著除了大多數房企布局的一二線城市外,碧桂園還深深地扎根于大多數房企未進入的三四五六線。這些下沉的城市有一個普遍共性: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消費者對于升級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而恰好深耕多年的碧桂園做出了契合需求的升級產品,所以兩者一拍即合。
今年上半年,三四線的強大需求并未因為疫情受到抑制,反而部分城市表現出了優于一二線的水平。中期報顯示,碧桂園三四線城市銷售額自3月起平均每月同比上升11%,明顯優于一二線城市單月銷售同比變化水平,反彈更明顯。反觀一二線,則出現不同程度同比下降。今年4月,一二線城市銷售額單月同比下降9%,而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額已實現單月同比上漲15%。
而且從三四線項目投資轉化情況看,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園三四線城市項目獲取18個月后的投資轉化率為1.28,相較同行一二線城市項目0.73左右的投資轉化率,表現更優。
在廣度的基礎上,碧桂園還兼具了布局的深度。在碧桂園看來,深度聚焦更有利于提升競爭優勢。因此,在深度上,碧桂園前瞻地選擇了契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區域,且大多數貨量分布于符合人口流動趨勢的區域。如此布局與碧桂園一直以來倡導的城鎮化紅利理念相一致,因為城市群建設本身就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上半年業績看,城市群深度聚焦效果顯著。僅以火熱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 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近一半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佛山、惠州、廣州、東莞。
未來大灣區對于碧桂園的貢獻還將持續釋放。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園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088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182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6270億元,開發價值巨大。其中,位于深圳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00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712億元;目標市場為深圳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1379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2715億元。
2
業績會上,碧桂園也被問到了關于“房企融資三條紅線”的問題。對此,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碧君表示,集團2018年提出行穩致遠之后的財務指標都處于比較良性的狀態,目前凈借貸比是58%,現金短債比1.9倍,資產負債率會再進一步下降,已經從2019年年底的83%降至今年中期的81.6%。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的凈借貸比已連續多年保持了低于70%,遠低于行業90%的平均水平。
“這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信號釋放會讓房地產更加安全和穩健,這與碧桂園的管理步調是一致的! 伍碧君說,因集團擁有較多比較好的土地儲備,所以進一步降低負債總額的前提下,可以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規模,也會讓指標越來越良性。
由于財務穩健、發展態勢良好,碧桂園這家民營企業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上半年期末碧桂園的融資成本為5.85%,相較去年底下降了49個基點,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且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內地房企發行海外債融資成本為8.41%。
而且在房地產金融政策從嚴背景下,碧桂園的融資渠道暢通多樣。根據企業公告統計,截至7月28日,碧桂園今年總共發行5筆共計25.44億美元海外債券,票面利率位于4.2%-5.625%區間。7月28日,碧桂園成功定價發行雙年期共計10億美元債券,發行賬簿峰值達到75億美元,為發行規模的7.5倍,表明投資者對公司主體信用及償債能力的信心。
即便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但碧桂園也并不完全依賴資本市場。而是加強自身造血功能,保證運營資本和流動性的充裕。
今年碧桂園持續對回款目標強考核,強化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機制。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2509.3億元,權益回款率達到94%,已連續5年高于90%。當年簽約當年回款率較去年同期上升3個百分點至67%。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團可動用現金余額高達2055.2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0.5%。另有約3288.1億元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營運資本充裕,資金保障能力良好。
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網傳行業融資新規統計方式是真的,流動資金充裕的碧桂園受到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3
這兩年,碧桂園的新業務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機器人業務。在業績會上,莫斌也談到了碧桂園的四大創新業務:建筑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社區零售和現代農業。“碧桂園的策略是,做好主業的同時,做好新業務,后者猶如老虎插上翅膀如虎添翼。”
莫斌著重談到了大家關心的機器人業務。碧桂園現有在研建筑機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測試,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涂、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之項目上使用,參與建設。按照計劃,預計是明年小批量生產。
中期報中,碧桂園表示,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自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項目2018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其重點聚焦建筑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已招募了3600多名國內外研發人才,進行建筑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裝配式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
此外,目前正在發展的千璽機器人餐廳,已經有6家門店在運營中。截至2020年6月底,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已申請各類專利611項,目前已獲授權的有205項,截至目前已完成漢堡機器人、云軌系統、一體化全自動蒸箱、火鍋智能配餐機器人及自動物流系統等61種樣機的研製,其中迷你雪糕機、集裝箱煲仔飯更為國內首家同時獲得CR認證、CE歐盟認證的餐飲類機器人。
莫斌說,用科技力量改變生活,是碧桂園的使命。碧桂園將按照原計劃繼續推進新業務的發展。
新業務是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后房企鋪設的另一條道路,但是近一年來,我們看到,此前轟轟烈烈做新業務的房企已經呈現出兩極化:一邊是繼續擴大新業務的投入,一邊是收縮新戰線或暫時擱淺新業務。
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和訊房產,做新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尤其是在如今監管嚴格的背景下,主業都還沒做好的企業當然要收縮新業務,先主攻好主業好才有更多的財力和精力做新業務。
但對于碧桂園來說,并不存在這樣的擔憂,而且業績會上莫斌也表示會繼續按照原計劃有序推進新業務。這是因為首先碧桂園主業做得非常好,已連續多年行業第一;其次,碧桂園流動性充裕,財力足以支撐其鋪開新業務。
2020年是碧桂園全周期綜合競爭提升年,也是高質量發展關鍵年,為此,今年初碧桂園集團核心管理層提出“一率五力”,即在合法合規、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產品力、營銷力、服務力和科技力。
對于未來,莫斌表示,碧桂園將繼續踐行一率五力,提升綜合競爭力,隨著市場越來越健康,碧桂園也將越來越受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