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發布近100天之際,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正進一步加速。
近日,海南省政府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明確了享受15%個稅優惠政策的細節,優惠范圍較廣,并自今年起執行。
除了個稅新政,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獨家獲悉,與《總體方案》相關的其他一系列具體落地方案與政策也將在不久后向社會公布。
這些政策包括: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口岸規劃布局方案、企業15%所有稅新政、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進出島國內國際航班加注免稅航空燃油政策、洋浦港中轉國際航船加注免稅燃油政策、海南自貿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放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海南自貿港信用體系建設等。
第一財經記者從海南省政府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目前,以上方案與政策已上報中央有關部門,待批復后將由相關部門對外發布。
“這一系列落地方案與政策,目的是讓《總體方案》能夠具體化、實施化、操作化。”政協海南省委員會原常委、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15%個稅優惠,解決人才短缺痛點
海南自貿港建設,人才是關鍵。2019年,海南省省長沈曉明曾指出制約海南長遠發展的“三大痛點”,其中之一就是“人才短缺”。
盡管海南在2018年5月發布《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近年各地方政府也分別出臺了相關的人才引進補貼政策,比如海口對40歲以下碩士畢業生以及符合條件的人才,住房租賃補貼2000元/月,購房補貼2.4萬元/年,但總體效果不彰。
為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央給出力度空前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即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這相比現行個稅最高45%邊際稅率來說,優惠力度很大,甚至堪比中國香港等低稅地區。
根據《辦法》,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緊缺人才,享受優惠新政一個前提是在海南自貿港工作,與在海南自貿港注冊且實質性運營的企業或單位簽訂了1年以上勞動合同或聘用協議等。境內人士還需一個納稅年度內在自貿港連續繳納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此舉目的在于避免內地一些人士借自貿港個稅優惠政策來逃避稅。
在定義高端人才上,《辦法》明確,海南高端人才是指經海南省各級人才管理部門所認定的人才,或者一個納稅年度內在海南自貿港收入達到30萬元人民幣以上,這一收入未來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實施動態調整。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對高端人才也出臺了個稅優惠政策,但認定標準相對較高。相比之下,海南高端人才認定標準較為寬松,尤其是收入超過30萬元即可享受,力度較大,可以讓更多的人享受這一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聚集。
海南自貿港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也已公布,范圍同樣比較廣泛。
具體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和熱帶高效農業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互聯網、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技能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
另外四類,分別是海南省機關事業單位人才以及法定機構、社會組織聘用人才;符合《外國人來海南工作許可管理服務暫行辦法》相關標準的外國人才;在海南自貿港執業的港澳臺人才;海南其他非限制性準入行業領域急需的技能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
符合上述條件的海南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將享受最高15%稅率的個稅優惠政策,當然前提是收入足夠高。
那么,年收入大概多少可以享受這個優惠政策?經測算,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約31.9萬元,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約21萬元,才能真正享受到15%的個稅優惠政策,低于上述收入,實際稅負低于15%。
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是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是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以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40萬元為例,按照現行綜合所得個稅稅率,需繳納個稅68080元。而按照海南個稅優惠政策,若按15%一檔稅率計算,需繳納個稅60000元。超過15%的部分,即8080元將在下一年辦理個稅年度匯算清繳時,由稅務局退還。
根據《辦法》,該個稅優惠政策實施期限是2020年1月1日起執行至2024年12月31日。由于海南島將在2025年正式封島運作,之后個稅優惠政策將在全島推開,且稅率更低。
根據6月1日印發的《總體方案》,2025年封島后至2035年以前,對一個納稅年度內在海南自貿港累計居住滿183天的個人,其取得來源于海南自貿港范圍內的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按照3%、10%、15%三檔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等政策在路上
在《總體方案》中,零關稅政策最受關注。根據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此前介紹,零關稅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設計,具體說就是分步驟、分階段地實施以零關稅為特征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零關稅政策的早期收獲就是在2025年全島封關運作之前率先對部分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鄒加怡還說,將根據海南實際情況對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進行動態調整,總體上要逐步縮短負面清單,不斷擴大正面清單,不斷釋放零關稅政策紅利。
所謂的零關稅“一負三正”清單,主要包括四類商品:一是生產資料,二是原輔料,三是交通工具,四是島內居民的消費品。其中,除生產資料實施零關稅負面清單管理外,其他三項均實施正面清單管理。
在以上四類商品中,王毅武最關注的是島內居民的消費品,“這是海南居民可以享受到的自貿港建設帶來的直接性民生紅利。”
根據《總體方案》,海南將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口商品,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居民免稅購買。
零關稅究竟意味著什么?沈曉明此前舉例說:“進口游艇稅收的成本大概能夠降低38%,本來1000萬元進口一條游艇,需要交380萬元的稅,但如果在海南買,就省了380萬元。”
根據《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要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種壁壘,給予境外服務提供者國民待遇。
這將是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的一個亮點,是中國跨境服務貿易的第一張負面清單。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8月20日稱,將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抓緊制定出臺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細化海南自貿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舉措。
在《總體方案》中,涉及金融的章節相對較多,內容亦非常重要。“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高水平的外匯管理的開放,來促進貿易和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加大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力度。”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陳陽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8月25日,在海南自貿港基金招商推介會上,陳陽稱,海南自貿港金融業正在全速推進四大發展戰略:一是跨境投融資戰略;二是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三是高水平國際化戰略;四是金融科技創新戰略。
據陳陽介紹,《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包括匯豐銀行、韓亞金融集團等國內外金融機構,以及云峰和中俄等頭部基金紛紛赴海南尋求合作,洽談落地事宜。“截至日前,已新設立了海南省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15家融資租賃SPV公司、2家小貸公司等。同時,還在積極推進廣發銀行海口分行、日本新生銀行設立首家外資互聯網銀行等機構落地,進一步豐富海南的金融業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