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了解到,近期國家發改委已下發通知,要求地方通過國家建設重大項目庫按月開展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發行使用情況調度。調度內容包括項目實際開工時間、實際竣工時間,資金到位、完成和支付情況,形象進度等信息。國家發改委將根據各地調度情況和填報質量,視情況予以通報,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專項債券已成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按月開展調度目的在于加強專項債券項目管理,加快推進專項債項目實施進度,穩投資穩經濟。”西部省份一位地方投融資人士稱。
通知稱,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先后篩選反饋了八批專項債項目清單。目前專項債項目清單已通過國家重大項目庫反饋各地。待財政部下達分省額度后,各地方從準備項目清單中選擇項目予以發行安排。
“各地原則上均需從篩選反饋的準備項目清單中選擇項目,發行專項債券。對于少數未列入反饋項目,但經省政府同意、符合國務院確定的投向領域、確需發行的項目,可向發改委備案后安排發行。”通知稱。
通知要求,待專項債發行后,各級發改部門應立即填報項目的發行批次、發行時間、該批次發行額度、發行額度中用于資本金的金額等信息。省級發改委部門匯總審核實際發行項目后,通過國家重大項目庫報送國家發改委。
通知還要求,已完成報送的實際發行項目即自動啟動按月調度,需及時填報項目的實際開工時間、專項債資金到位、完成和支付情況等信息。國家發改委每月11日提取發行使用、項目進展、資金使用等調度情況,并匯總上報。
“通過調度可以看到地方專項債資金是否已經支出,是否已經按照項目進度支付專項債資金,確保盡快形成實務工作量。”北京某從事專項債咨詢的公司高管表示。
專項債于2015年首度發行,當年發行1000億。2016年、2017年,其發行量分別擴張到4000億、8000億,2018年首度超過1萬億,2019年擴張到2.15萬億。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定為3.75萬億,相比去年增加1.6萬億,增加規模歷年最高。專項債的大規模發行、使用對穩投資、穩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專項債券已經發行22661億元,完成全年額度的63.8%。
近期,多個省份的審計報告顯示,專項債使用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閑置以及投向不合理、償還存量債務等方面。
福建審計廳指出,專項債券配置和投向不盡合理,使用效率不高。2018-2020年用于配置交通類專項債券資金的比重逐年提高,一定程度擠壓了其他項目的債券資金需求。2019年安排省本級和市縣的專項債券有25.94%當年結轉未使用;一些收費公路債券資金使用進度較慢,未能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
廣東審計廳也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313個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因項目進度與資金籌集不銜接等原因,債券資金未形成實際支出,涉及金額169億元,占2019年全省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的7.8%。
今年7月15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截至7月中旬,經全國人大批準的3.75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發行2.24萬億元、支出1.9萬億元,全部用于補短板重大建設,對應對疫情影響、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積極作用。會議要求,各地要加快專項債發行和使用,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可根據需要及時用于加強防災減災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確保項目質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