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如車之兩轍、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統籌協調好兩者關系,方能讓國民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的富足生活。
8月30日,在北京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并提出殷切期望。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一直惦念著密云水庫。當年修建密云水庫是為了防洪防澇,現在它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
一個甲子之前,為消除潮白河水患、解決京津地區水荒,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會戰燕山腳下,披荊斬棘,戰天斗地,用短短兩年時間建成了密云水庫,實現了中國水利工程史上少有的壯舉。建成60年以來,密云水庫在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方面產生了巨大作用,成為京城名副其實的“生命之水”。而今,慶祝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也是向密云水庫建設者與守護者致敬,他們值得被感念、被銘記。
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我們能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里看到什么?一是,要學習當年鄉親們建設密云水庫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二是,要繼續保護好生態環境,守住來之不易的綠水青山。
經過60年的發展,密云水庫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保水供水區域,實際上,隨著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整個水庫流域,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典型。
十八大以來,密云根據北京市《進一步加強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工作的意見》,圍繞“保水、富民、強區”工作主題,認真履行保水第一政治責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云水庫,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治理工作,譬如騰退10.4萬畝庫區“押寶地”,拆除38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清退一級區內規模養殖場,開展庫中島生態修復工作以及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這都為密云生態保護夯實了基礎。
保護生態,也要謀高質量發展。作為生態涵養區,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密云也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走出了一條高精尖的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相關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密云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9%,經濟穩步發展;而2019年,密云地區生產總值340.93億元,增速達到6.3%,這都意味著,十八大以來,密云地區經濟與生態實現全面發展。
顯然,這樣一個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的樣本,對于當下審視生態保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生態環境保護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休戚相關。十八大以來,中央更是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生態文明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施諸密云水庫之上的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也正與中央、北京的部署同調。
當然也要看到,盡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越來越多地方的共識,但在一些地方、部門也仍然存在環保意識淡薄、制度監督無力、領導干部不作為的現象。這就提醒我們,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持續、永久的過程,必須時刻保持緊繃狀態,而不容有絲毫的懈怠。
尤其是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考驗地方統籌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而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恰如車之兩轍、鳥之兩翼,缺一不可。作為一個微觀案例,密云水庫幾十年來已經走出了一條保水富民融合發展之路,實現了“大水缸”“后花園”向“聚寶盆”的邁進,可謂真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