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已經發布完畢。
Wind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3977家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歸屬凈利潤1.8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7.56%,其中,775家公司錄得虧損,較去年同期的449家多出326家。
不過,歸屬凈利潤排名前100家上市公司共實現歸屬凈利潤合計1.4萬億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75.85%,也就是說,剩下97%的上市公司僅實現了占比不到三成的歸屬凈利潤,頭部效應越發凸顯。
利潤向頭部公司集中
近年來,上市公司利潤分布一直是市場關注的話題,早在2012年,A股歸屬凈利潤排名100的公司創造了占比達八成的凈利潤,引發熱議,此后,該占比一路下滑,直到2017年,其所占比例僅為六成有余。
不過,自2018年起,V型反轉趨勢出現,歸屬凈利潤排名前100家上市公司的利潤占比持續提升,截至2019年底已超過76%,2020年上半年,在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歸屬凈利潤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該占比也僅回落了0.66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一直長期盤踞歸屬凈利潤排行榜的前沿陣地。
從2020年上半年來看,歸屬凈利潤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中,39家為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排名前13位的清一色為銀行、保險機構,尤其是工、農、中、建四家國有行以其千億凈利潤將排在第5位的中國平安(601318)以及所有其他上市公司都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排在第14位的A股市值第一股貴州茅臺(600519,股吧)是除了金融機構以外,實現歸屬凈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其上半年歸屬凈利潤為226.02億元,同比增長13.29%。
上半年,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歸屬凈利潤普遍下滑,工、農、中、建四家國有行下滑區間在10%~11%左右,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減費讓利”的號召,讓利于實體經濟,調低貸款利率,由此擠壓了利差空間;另一方面,也是未雨綢繆,計提了更為豐厚的撥備,以應對未來的不良率。
另外,5家上市保險機構的歸屬凈利潤均出現兩位數下滑,一方面緣于疫情對展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權益市場波動帶來投資收益縮水。其中,中國人壽(601628,股吧)同比下滑18.79%;中國人保(601319,股吧)同比下滑18.79%;新華保險(601336,股吧)同比下滑22.07%;中國太保(601601,股吧)同比下滑12.01%。
分板塊來看,主板市場由于是金融機構的聚集地,所以,其歸屬凈利潤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占比超過九成。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員高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近三年,A股市場中,凈利潤確實呈現出集中化趨勢,主要原因是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連續沖擊之下,非金融企業盈利受到的影響較為嚴重,而金融業受影響較小。
更加艱難的逆襲
另外,中小板、創業板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所以,利潤集中度要遠低于主板市場,其中,中小板歸屬凈利潤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占比為72%,創業板為73%。
事實上,即便刨除金融業,創業板凈利潤排名前100名的公司也貢獻了整體凈利潤的60.98%。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經濟劇烈波動的市場環境下,創業板凈利潤前100名公司的平均凈利潤為22.24億元,同比仍上升29.18%,可見,頭部公司的業績韌性更為強勁。
在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二八規律更為凸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強者恒強,而小公司的逆襲空間也越發收窄。
以近兩年市場投資主線之一的科技板塊為例,早在2012~2015年,A股曾跑出過一輪科技牛市,當時,市場主題還是顛覆和逆襲,主角是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
隨后,科技行業步入為期3年的回調期,2019年以來,科技牛市又再度來襲,只不過,這一輪的風格已全然不同,市場爭相競逐的是白馬龍頭,經過幾年的培育,龍頭公司優勢越發明顯,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小公司則越發艱難。
即便是新興的科技行業,也呈現出與傳統行業相類似的兩極分化。
“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結果。”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認為,不僅僅是業績,包括市場資金等也集中在龍頭公司。
“以創業板為例,注冊制剛剛開始,此后,隨著新股不斷上市,股票分化將成為必然,龍頭企業和高增長企業,會吸引更多資金關注,而另外一些公司則可能慢慢被邊緣化,這也是注冊制對市場的長遠影響,借助市場的力量挑選出優質公司,提供更有效的資源配置。”他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