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鄂智超)9月1日,“行走自貿區”天津自貿試驗區云座談在線上舉行。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唐中賦向記者介紹,自貿區的戰略定位是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近年來已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未來將擔負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任,繼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區域面積119.9平方公里,全部位于濱海新區轄區范圍之內,分為天津港(600717,股吧)東疆、天津機場、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共三個片區。
其中,天津港東疆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定位北方國際(000065,股吧)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天津機場片區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設計、航運、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使天津先進制造業企業和科技研發轉化機構的重要聚集地。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重點發展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是天津金融改革創新聚集區。經過五年的創新發展,三大片區與格局規模正在形成優勢互補的演繹態勢。
“我們瞄準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加速推進自主創新,天津自貿實驗區總體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項關于京津冀特色制度創新措施目前已經全部實施。”唐中賦介紹,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體現在若干個方面上。
一是構建京津冀國際貿易大通道。天津自貿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京津冀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探索口岸通關和物流流程綜合優化改革。到2019年底,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下降了36.8%和3.27小時。
二是服務京津冀企業國際化經營。今年,自貿試驗區發揮跨境投融資綜合功能優勢,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央企創新型金融板塊承載地和跨境投融資的樞紐,累計有81家央企設立400余家創新型的金融主體。2019年承接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項目超過了600個,新增市場主體中京津冀企業的數量占到了50%以上。
三是服務京津冀高質量發展。成立京津冀眾創聯盟,成功實現了離岸租賃、國際保底物流、金融、醫療、健康素質競技以及二手車出口等創新業務,促進了新經濟、新動能、新模式的培育。自貿區試驗區簽署了京津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協同推進、制度創新、國際貿易、物流合作、大通關一體化等八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制度創新和實踐經驗復制推廣,做好總結評估和復制推廣工作,先后推出了178項可以向京津冀地區聯動發展的經典案例。
天津港自貿區多年來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也將這些經驗復制與推廣。“我們累計了428項創新的成果,其中有37項已經向全國復制推廣,有230項向天津市和相關的區域復制推廣”,他表示。據悉,2020年7月,在國務院發布的第六批全國可復制推廣經驗中,天津貢獻了37項中的10項。
唐中賦最后提出,天津自貿試驗區將按照國務院關于自貿試驗區復制推廣的要求,學習借鑒兄弟自貿試驗區的先進建設經驗,加快新動能培育,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貢獻更多的有天津特色的系統集成的創新經驗,更好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仍將擔負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任,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擴大國際發展的大格局,加快中國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持續創新政策與制度體系,以新動能引領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成為天津加快落實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創新高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