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第三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召開,論壇圍繞“后疫情時代的財富管理”這一主題展開,邀請海內外學界、業界人士,探討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抓住金融開放的新機遇,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以高質量的財富管理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副中心整體發展。
中銀國際董事長 曹遠征
中銀國際董事長曹遠征表示,全球經濟還會進一步衰退,二季度已經顯現出來了,三季度會更為嚴重,所有宏觀經濟模式會發生變化。我國抗疫為核心的經濟政策,一共有三點: 一、抗疫,支持物理性隔斷,也包括對抗疫物資生產; 二、疏困,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非常之大,如果不梳困的話,未來的經濟增長會受組; 三、重啟,疫情控制住經濟如何重啟,這是抗疫的經濟政策。
曹遠征:謝謝!疫情在全球肆意的時期在通州開這個會,我討論三個問題:
一、中國是怎么應對疫情的;
二、疫情下金融風險是什么;
三、中國在過程中的表現以及疫情后世界的影響。
剛才元春教授強調疫情是帶來一個改變世界,過去我們在討論經濟問題的時候,我們從來不討論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條件是一個問題,即使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如果不出現戰爭,身體健康,生兒育女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但是疫情沖擊不能正常下去。勞動力生產再生產條件不能維持,所有的問題就變了,預示在經濟政策中間抗議是第一位的,重建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條件。
我們知道在疫苗沒有出現以前,最好的抗疫辦法就是隔斷,但是經濟活動本身是要互聯互通的,這很是有矛盾。你會注意到在過去8個月時間內,更深刻影響是在工業階段,生產是持續下降造成經濟衰退。我們可以注意到,所有宏觀經濟政策過程的設計都是在總需求上設計的,無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是提高總需求的,但是總需求政策無法解決供應鏈上的政策。持續在擴大中間,但是依然抵擋不住經濟衰退,全球經濟我們認為還會進一步衰退,二季度已經顯現出來了,三季度會更為嚴重,這時候所有宏觀經濟模式會發生變化。
抗疫為核心的經濟政策,一共有三點:
一、抗疫,支持物理性隔斷,也包括對抗疫物資生產;
二、疏困,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非常之大,如果不梳困的話,未來的經濟增長會受組。美國很多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直接到個人賬戶進行救濟。或者中央銀行直接票據市場進行貼現。
三、重啟,疫情控制住經濟如何重啟,這是抗疫的經濟政策。
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是處在正常狀態,經濟情況沒有破產,現在討論是不是能夠維持,是適重啟但是不能不提醒,在很大情況下出現非正常狀態,我們最擔心的美國,為什么擔心美國?是因為美國出現非正常狀態,疫情發生未正常控制。7月31日已經到了,國債花完了,個人賬戶錢沒有了,那么今后怎么辦?8月份國會兩黨在不斷辯論這件事,但是由于核心問題對于低收入階層,特別是對低收入人群補助標準是什么樣,始終沒有落地。政策開始混亂起來。標普討論的問題我們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包括8月份疫情的惡化和中美沖突可能和這都有聯系。
一、從全球來看,疫情的情況不容樂觀。美國人口占全球的3%-4%,感染人數占成了第一位,今天是印度占到了第一位,完全被確診不是檢測人數是感染人數,疫情的流行是不容樂觀的,全球可能進入到和疫情并存的一個時代。這個疫情并存的時代意味著什么呢?疫情是一個生產要素是一個負的生產要素,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就是人們說的可能有的行業不會回來了,有的行業可能得到格外的發展,正是這樣的深刻變化,這可能是對全球很大的一個挑戰。
二、在挑戰下是什么樣?傳統風險,快速去杠桿的金融危機,2008年就是快速的去杠桿,那么這種風險依然存在而且在加大之中。大家看到的,比如說前兩天美國市場,對沖基金是在快速的縮表。實體經濟增長,貴金屬在上升,以能源為中心的價格在持續下跌。唯一一個新興的傳統行業是頁巖油,頁巖油是高債務,人們非常擔心能源持續下跌會不會引起企業的去杠桿。由于為了應對疫情沖擊,全球貨幣政策的持續寬松,由于支持財政開支,央行用高債的方式引起了金融危機。怎么來看永續債、負利率債,這給全球金融帶來新的挑戰。
從中國來看,疫情控制比較好,二季度開始反彈,中國經濟我們認為是在2.5左右,可能是全球唯一正增長國家,帶來什么結果呢?中國利率仍然是在正增長,中國人民幣變成安全資產,就出現了中國股市的火爆。中國經濟沒有表現的那么好,但是資金向中國流,人民幣處于一個升值態勢,這樣新的流動會帶來新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