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第二日,論壇圍繞“后疫情時代的財富管理”這一主題展開,邀請海內外學界、業界人士,從中觀、宏觀的角度著眼于金融發展、金融科技創新以及消費端的迫切需求,深入觀察財富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新基建就是以虛擬世界里的數據循環為主體,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數據‘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敝性倬逓娘L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負責人汪申9月6日在由《財經》(博客,微博)、《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汪申-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負責人
汪申從基建、新基建、金融新基建和金融新基建如何賦能實體經濟這四個層次進行了闡述。
他認為,基建首先表達了低頻宏觀的概念。相對于“基于地圖的人流和物流”的舊基建,新基建是以虛擬世界中的數據循環為主體,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數據“雙循環”。
關于金融新基建,汪申指出風險防范和法規科技最為重要。以物聯網為核心的風險管理可以讓保險從事后理賠變為事前預防;法規科技則是指在虛擬世界建立法律的自治體系,讓數據自己治理數據,實現虛擬世界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最終,金融新基建應該去真正解決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賦能實體經濟。
以下為發言實錄:
今天這個題目有四個層次:第一,什么是基建;第二,什么是新基建;第三,什么是金融新基建;第三,金融新基建怎么賦能實體經濟。
第一,什么是基建。為什么它的英文翻譯不叫Bastructure,而叫Infrastructure?這個問題其實很深刻。在英文里面的紅外線、紫外線,和中文里面的翻譯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紅橙黃綠青藍紫,紅是高頻的,紫是低頻的。Infrastructure其實還有一個反義詞,代表一個微觀結構,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基建叫做Infrastructure是有它非常深刻含義的,其實表達一個低頻宏觀的概念,跟高頻微觀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所以這個叫Infrastructure。
第二,什么叫新基建。談新基建一定要跟老基建對比,其實在昨天的論壇上,朱民行長發表了非常精彩的論斷,朱民行長的話我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過去的老基建是人流、物流,新基建是數據流,如果大家仔細想這句話是非常深刻的,為什么說新基建是數據流呢?
我們想“流”這個概念的背后其實是地圖的概念,你說我什么時候能看到人流?什么時候能看到物流?沒有地圖是看不到的。老基建其實是基于地圖的人流和物流,按朱民行長的論斷,什么是新基建?新基建就是在它的平行世界里面有一張新的地圖,而這個地圖其實沒有那么明確的定義出來。我現在提出一個概念,Cyber Map,如果討論新基建,沒有這個Cyber Map概念的話是很難討論這個新基建的。
第二個層面,現在中央提出了所謂的“雙循環”,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半p循環”這個概念能很好地用在新基建上。
我提出什么叫做新基建呢?新基建叫做以虛擬世界里的數據循環為主體,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數據“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家仔細想一想,我們利用“雙循環”的框架概念很好地套用在了我們所謂的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上,這也是昨天朱民行長講的很重要的論斷。我們說的新基建更重要的是在虛擬世界里,但以虛擬世界里的數據循環為主體,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促進的建設,這就是為什么會有5G、AI、IoT。
第三,什么叫金融的新基建。談金融新基建里邊很重要的兩點:一是風險防范,保險的核心就是風險管理;二是法規科技。
首先談一下風險管理,中再為什么打造中再巨災風險管理公司呢?其實就是要改變保險的基本邏輯。保險的基本邏輯是事后的理賠,但是保險正在發生一個非常本質的變化,是由事后的理賠變成事前的預防,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所謂的物聯網,以物聯網為核心。如果我們能用物聯網收集到很多信息,其實很多風險是提前可以被知道的,如果你提前知道這些風險,看到這些風險,就可以進行預防,這是邏輯基本的改變。
第二個層面,為什么提法律?平行世界里所有的數據,因為大家知道數據形成新的生產要素,如何去規范平行世界里數據的要素,是不是能形成一個自治的狀態,讓數據治理數據,這里其實有很多法律的特性。但是一般來說,我們現在法律的發展相對于科技的發展有滯后效應。這個金融新基建里面很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法律的自治體系,讓數據自己治理數據,很重要的是如何在平行世界里、虛擬空間里做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最后解釋一下什么叫金融新基建賦能實體經濟。從中再來說,比如今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比如說疫情,預料到了嗎?預料不到。比如今年南方的洪水?預料得到嗎?很難預料到。如何通過我們剛才闡述的金融新基建去真正解決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中再有一個LOGO叫“巨災風險管理,服務國家治理”。這就是我們想打造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