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這也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也是比肩廣交會、進博會,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平臺。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當晚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致辭時就服務業開放合作提出三點倡議: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主動擴大優質服務進口。
習近平強調,中國將拓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助推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
習近平指出,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服務業因其獨特的輕資產、軟要素等特點,更加需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行業發展生態,更加需要各國努力減少制約要素流動的“邊境上”和“邊境后”壁壘,推動跨境互聯互通。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已增至28個,并設立多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正在制定中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正是從制度上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
仲澤宇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未來發展空間較大。2019年中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53.9%,而全球平均水平為68%,歐美等發達國家則多數在80%以上。在當前背景下,服務業也是解決民生就業、落實“六穩”、“六保”的重要著力點。
另一方面,仲澤宇認為,中國服務業的高水平發展需要一個開放的環境。“服務業的標準化流程、商業模式、經驗都是在對外開放合作中共同形成的,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下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才能提升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他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服貿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仍顯不足,“比如銀行等金融體系、電商等科技類公司,其收入大都來自于國內業務,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服貿企業海外收入占比要大得多,相比之下,我們存在差距。”
仲澤宇認為,中國的開放此前以貨物貿易為重心,近年來正加速向服務貿易傾斜,這一方面是因為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是因為,貨物領域全球正面臨著生產過剩的問題,而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則更多地開始出現在服務領域,比如醫療、教育、旅游等。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仲澤宇指出,截至去年,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已連續6年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此時宣布擴大服務業開放,這為全球經貿注入了活力與動力,提振了信心,也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切身踐行。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9月3日表示,過去15年中國服務出口年均增長9%,高于同期全球服務出口平均增速2.9個百分點。在進口方面,過去15年中國服務進口累計4.5萬億美元,對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貢獻達到了12.9%,累計拉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10.4個百分點。
發展服貿新業態新模式
習近平指出,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倡議,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助推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
習近平強調,中國將拓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加快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積極促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蓬勃發展,推動世界經濟不斷煥發生機活力。
仲澤宇指出,此次疫情加速了服務貿易的分化,新舊業態堪稱“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在人流物流不暢、國際經貿活動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疫情對傳統的服務貿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服貿新經濟、新業態出現了逆勢爆發性增長。
他舉例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球旅游業的出口收入損失達到3200億美元,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三倍,超過1.2億個就業機會面臨風險;2020年全年的旅游業出口收入可能減少9100億至1.2萬億美元。
由于很多國家采取限制措施,國際旅行客運處在近似“冰凍”的局面。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今年國際游客可能下降60%到80%;航空業也受到嚴重沖擊。
疫情也使餐飲行業遭受重挫。上半年我國餐飲收入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2.8個百分點,全國餐飲市場增幅低于整個消費市場增幅21.4個百分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半年,我國網上零售額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同比增長26.2%;有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可達4230億元,同比增加21.97%。
仲澤宇認為,從傳統服務業走向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不但是后疫情時代服務業出現的結構性趨勢,更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抓手。
比如,盡管傳統旅游業損失巨大,但新的旅居業態正在蓬勃興起,而旅居業態正在成為振興鄉村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
再比如,疫情加速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工業的全流程正在經歷數字化再造,服務型制造快速發展,而這也正符合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商務部研究院服務貿易所所長李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服務作為成本是不可以貿易的,而在進入網絡和數字時代,信息技術不但打破了服務的“不可貿易性”,而且將邊際成本低、規模效應明顯的特點發揮到極致。
“傳統商品貿易需要跨越國界,而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服務貿易則打破了所有有形的時空邊界,并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這使得服務貿易的發生更加便捷,數字技術支撐的服務經濟更是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焦點。”李俊說。
習近平在致辭中指出,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中國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事實上,今年的服貿會是在此前京交會的基礎上整合文博會、旅博會、金博會、冬博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等資源,形成的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
自2012年起,京交會已成功舉辦六屆,累計參展企業1萬余家次,吸引184個國家和地區100余萬人次客商到會,意向簽約總額超過5293億美元。
仲澤宇認為,京津冀是中國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引領新一輪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不二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北京服貿會與長三角地區以進口功能為主的進博會、珠三角地區以貨物貿易為主的廣交會,共同構成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
王炳南指出,在貨物貿易領域,上海進博會側重于進口,廣州的廣交會側重于出口;北京的服貿會聚焦服務貿易,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新時期“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全面發展、進口潛力和出口優勢共同展現的全方位開放合作促進體系。
仲澤宇認為,近年來中國相繼打造多個開放平臺,這是中國經濟動力轉換、轉型升級的寫照。
他指出,廣交會已有六十多年歷史,側重于貨物貿易和出口,其為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立下汗馬功勞,并一度使得外貿成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進博會側重于進口,反映的是,國內消費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而服貿會側重于數字經濟等服務業的發展,其承載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長期使命。
社論|發展服務貿易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作者:夏旭田 編輯:張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