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香港的新股“凍資王”農夫山泉將于明日正式登陸港交所。9月7日,農夫山泉公布認購結果,發行價21.5港元,為招股價上限;一共有70.75萬人認購,凍資6777億港元,成為香港IPO史上最大凍資王。
然而,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在農夫山泉認購過程中存在一人多戶現象,且情況嚴重。某中資券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從規則上看,港股一個身份證只能打新一次,但由于香港居民身份證只有8位數,而大陸身份證有18位數,港交所的IT系統無法識別8位數以上的身份證件,正是這個超級BUG,導致內地投資者利用了制度漏洞一人開多戶打新,這實際上是違規操作。
農夫山泉認購火爆 成香港IPO史上最大凍資王
9月7日,農夫山泉(9633.HK)公布認購分配結果,一共有70.75萬人申購,可見投資人打新熱情。按招股價上限21.5港元,計及手續費所需資金,農夫山泉凍資6777億港元,超額認購1147.3倍,成為香港IPO史上最大凍資王。
農夫山泉一手中簽率12%,即每申購150手穩獲1手,每手200股,入場費約4343港元。結果顯示,一共有21.55萬人認購一手,當中約2.59萬人獲分配,298人俗稱“頂頭錘飛”(即申購上限)認購,每人認購逾1358萬股,合計凍資超過870億港元,每人獲分1.88萬股或94手。
據悉,在農夫山泉正式放開認購時,投資人反應熱爆,國際配售部分提前一日截止認購,孖展認購同樣火爆,多間券商孖展融資額度不夠用。
根據AIPO數據顯示,前五大券商孖展融資合計1324.98億港元,其中耀才證券孖展融資340億港元,輝立證券孖展融資327億港元,富途證券孖展融資265.98億港元,信誠證券孖展融資212億港元,大華繼顯孖展融資180億港元。
按發售價21.5港元計算,農夫山泉總股本112億股,其中內資股為62.118億,占總股本55.5%;由內資股轉換的H股占45.882億股,占比41%,全球發行的H股為3.88億股,因此港股股本合計為49.76億,港股市值1069億港元,總市值為2405億港元(注明:港股市值+內資股市值)。
農夫山泉此次全球發售所得款凈額為81.49億港元,對于募集資金用途,農夫山泉在公告中表示,約25%的資金用于品牌建設,25%的資金用于購買冰箱、暖柜及智能終端零售設備等,20%的資金用于新增產能所需的資本開支,10%的資金用于加強業務運營基礎能力建設,10%的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約10%的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暗盤暴漲104.88%
農夫山泉近年來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招股書顯示,農夫山泉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74.91億元、204.75億元、240.2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7.2%,高于同期中國軟飲料行業5.8%以及全球軟飲料行業3.1%的增速。
盈利能力也相當可觀,農夫山泉三年分別實現凈利潤33.9億元、36.1億元以及49.5億元,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1.0%。毛利率高達55.4%,占比最大的飲用水產品毛利率高達60.2%。
今日暗盤收盤,農夫山泉飆漲104.88%,報44.05港元,總市值達到4928.42億港元。中簽的投資者一手賬面盈利4510港元(不包含手續費、交易費等相關費用)。
一人多戶認購 暴露港股打新制度漏洞
某中資券商分析師向記者透露,“Crazy,農夫山泉有71萬人參與打新,但香港本地投資者可能只有20萬人參與認購,剩下基本都是內地投資者。此前,阿里巴巴、沛嘉醫療、康方生物等熱門股上市也只有20萬-30萬人申購。內地投資人在打新農夫山泉過程中存在一人多戶現象,且情況嚴重。這對香港本地投資者來說并不公平。”
記者翻閱農夫山泉配售結果,與早前上市的沛嘉醫療和康方生物等一樣,有大量中簽證件號碼相同,比如“61009956”這組號碼重復出現多次,對散戶來說,自然想到重復認購。
據記者了解,目前專業炒港股的內地投資者幾乎都是人手多賬戶進行新股申購。記者所在的一個港股微信里也確實存在不少內地投資者在不同券商開戶打新農夫山泉,并曬出中簽記錄。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并不容許投資者重復認購新股,并要求上市申請人在其上市文件和申請表格中列出相關條款,包括“任何人士以受益人身份只能作出一次申請”的警告,以及確認沒有作出重復申請。
《上市規則》亦訂明,上市申請人、其董事、保薦人及包銷商必須采取合理的步驟,確保能鑒別及拒絕受理重復或疑屬重復的申請。公開發售部分的所有認購申請(無論是個人還是其經紀人提交的)都將被合并處理,并由上市申請人的股份過戶登記處審查對申請作出識別。
但是,由于香港居民身份證號碼只有8位數,而大陸居民身份證有18位數,而港交所的IT系統無法識別超過8位數的身份證證件。由于這個超級BUG,內地投資人就可以一人開多個港股賬戶參與打新。
一通集團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香港新股認購基本都是由券商經紀行代客認購,散戶無法在披露易查詢到自己的身份,因為券商多數會提交客戶的券商開戶賬戶號碼,或隨機生成一個內部可供辨識的號碼,不會采用客戶身份證件,以致于客戶即使在不同券商重復申請一只新股,也無法辨識。
除此之外,內地散戶也有優勢去重復認購,因現時股份過戶向券商、銀行收取表格時,需要有“代表身份的9位數號碼”,但內地居民身份證可長達18位,且每個地方的身份證前6位都是一樣的,出生時間也可能是同一年,號碼重復就很正常,因此現行識別制度對其幾乎無效。此外,券商也樂意看到投資人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多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券商也有業務需求。
對此,記者致電香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并郵件采訪關于此制度漏洞如何修復,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應。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