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0年9月9日—9月8日至9日,由全球差旅和費用解決方案供應商SAP Concur主辦的SAP Concur中國峰會順利召開。作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客戶盛會,本次峰會以“重塑增長,決勝未來”為主題,匯聚多位業界專家、行業意見領袖、生態合作伙伴以及來自各行各業千余位與會者,分享智慧財務的卓越實踐,探索如何通過提升財務運營效率,加速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為企業融入商旅生態圈、實現業務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順應新常態,加速財務數字化轉型
SAP Concur大中華區總經理林星華在歡迎致辭中對所有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并提到:”今年可謂是挑戰重重,我們需要在新常態下繼續推動增長。SAP Concur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經驗,共同應對挑戰,把握新機遇,實現新增長。”
面對后疫情時代的市場環境,財務部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部門,需要應新而變、順勢而為,改變傳統財務模式,更好地支持企業經營決策。SAP Concur 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大中華區總經理屈安狄在開幕致辭中分享了一項面向亞太地區商旅和費用管理調研的最新發現,通過了解目前企業在費用管理、差旅和遠程辦公上面臨的挑戰,為企業高管提供參考建議,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業務韌性。屈安狄強調:“我們致力于建立一個高效、靈活和創新的智慧財務平臺,協同財務部門支持業務發展,助力企業再新常態下加速增長。”
駕馭全球變局之風,持續導航商業創新
SAP Concur 全球總裁陸軒安在主題演講中引經據典,來描繪目前全球商旅行業所處的關鍵時期 ——“變局之風襲來,有人筑墻自保,有人捕風聚能”。他表示:”筑墻不敵變局的勁風,但風車能讓我們駕馭風力創造美好未來。SAP Concur 始終專注于 ‘造風車’,將2020年全球變局之風轉換成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財政部中國會計標準戰略委員會委員孫錚;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商務分析與運營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馮天俊以及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也受邀出席大會,他們分別從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及對行業影響的角度發表了各自觀點。
孫錚認為,能夠為財務工作帶來深刻影響的是數字化。即便在疫情期間,企業財務人員也感受到數字化對工作、生活和企業新一輪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談到企業創新時,他表示:“在堅守契約精神的同時,能夠將科技賦能到工作中。追求卓越財務的領導人能夠在多維度格局中,持續導航商業創新,不斷升級價值創造。”
馮天俊則重點分析了雙循環戰略對于行業的影響,他認為:“后疫情時代,企業需要做內部有機增長,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進行雙輪驅動。雙輪驅動新增長,創新引領雙循環。”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從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同領域以及邁向轉型成功的關鍵策略三大維度,介紹了行業數字化轉型新范式。武連峰表示:“到2025年,AI技術驅動的企業將100%提高生產率,并帶來更短的反應時間、更多的產品創新成功,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對中國企業來說,即使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全球化也已然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SAP Concur 副總裁兼亞太、大中華區交付負責人鮑德文對當下中國企業出海和全球化發展表達出積極、有信心的態度,認為逆全球化可能是一個短期現象,從長遠來看,尤其是對中國企業而言,全球化仍然是重點。鮑德文還指出SAP Concur通過上云、用數和賦智三個方面幫助中國客戶實現業務全球擴張。
在產品方面,SAP Concur 全球費用管理產品高級副總裁蘭柏安從財務創新的角度,重點介紹了發票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重塑增長:“SAP Concur借助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并利用自身在處理中國和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收據、商旅預定和費用審批所累積的經驗,為企業打造智慧審批流程,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提供有效支持。”
協同創新 重塑業務增長
SAP Concur在中國擁有大量價值非凡的生態合作伙伴,他們也出席了本次峰會,并為大家呈現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講,內容涉及智慧財務新體驗、財務管理轉型趨勢、稅務管理等多項議題。
作為全球財務領域領導者的德勤與安永,不僅大力倡導財務數字化轉型并提供相關咨詢服務,更是將SAP Concur視為其財務數字化轉型服務的基石。在本次峰會中,他們分別從數字化時代的財務管理轉型趨勢、智能合規與動態風險監控系統、智能差旅報銷體驗等角度深度分享。
正如SAP Concur全球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艾弼德提到:“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實現增長、創新與安全,以及客戶至上。合作伙伴生態圈在支持這三大目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攜手安永、德勤等合作伙伴,我們必將成為推動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
獨行快,眾行遠。作為一家以創新驅動的國際化企業,SAP Concur也將持續攜手合作伙伴,通過本地化的研發與創新,將前沿科技融入差旅與費用管理,為重塑企業增長、構建智慧企業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