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寧缺毋‘爛’”,才是對人的健康和生命負責,也是為未來疫苗贏得公眾信任必須遵守的信念和準則。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很多國家、地區都寄擊敗疫情的希望于疫苗。可事實證明,新冠疫苗研發須符合自身的科學規律,有的在研發過程中還可能遭遇挫折。
日前,被多國寄予厚望的英國制藥公司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就摁下了暫停鍵。該公司宣布,由于其中一志愿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疾病,公司暫停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聲明還稱,“我們已經啟動標準審查程序并審查安全數據,暫停疫苗試驗。這是一種常規行為,在調查過程中,一旦在某項試驗中出現不明原因的潛在疾病,就必須采取這種行為,以確保試驗的完整性。”
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是與牛津大學聯合研制的一款重組新冠腺病毒載體疫苗,稱為AZD1222,也是目前全球進入臨床三期試驗的9個疫苗中的1個。
阿斯利康叫停三期臨床試驗,無疑是審慎之舉。這樣的審慎符合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原則。這一情況也表明,新冠疫苗研發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相關方應當做好兩手準備,對疫苗研發的長期性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與AZD1222類似疫苗也要重點觀察
現在,世界上有9個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這讓很多人的期望值升高,似乎新冠疫苗已經近在咫尺或唾手可得。有這種期盼很正常,但任何事物可能有順利也有困難,疫苗研發也是如此。
因為疫苗研發要面對的因素太多,其中涉及學科太多,如分子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等,原理也極為復雜。再加上新冠肺炎對人類來說是種全新的疾病,人們對其認識還不到1年的時間,很多認識可能只流于皮毛和淺表。因此,現在有些疫苗研發出現挫折,是正常現象。
AZD1222到底有什么問題,需要調查來解答。若疾病被驗證跟疫苗試驗有關,那就意味著短期內這款疫苗無法達到安全和有效的雙重標準。
事實上,AZD1222前期臨床試驗效果是比較好的,受試者接受一劑或兩劑注射后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與恢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所見的中和抗體水平相近。
在安全性上,60%的受試者出現了常見和短暫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包括暫時性注射部位疼痛和壓痛,輕度至中度的頭痛、疲勞、發冷、發燒、全身乏力和肌肉疼痛,但此前并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而今,三期臨床試驗中有受試出現疑似“嚴重的不良反應”,有可能是腺病毒載體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疫苗所采用的病毒抗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工藝的原因等。
但腺病毒作為疫苗載體的諸多優點已得到公認,如具有高效的免疫原性;腺病毒DNA不會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不會引起插入突變;腺病毒致病性小,重組腺病毒結構穩定等,已廣泛用于多種疾病疫苗的研發,如流感、丙肝、結核病、登革熱及艾滋病和埃博拉等。
AZD1222就是采用黑猩猩腺病毒作載體制備而研發的疫苗,如今有必要嚴格檢查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考慮到這款疫苗采用的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作為抗原,也需要再次檢查是否是抗原的問題。如果是,則其他技術和程序類似的疫苗都需要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進行重點觀察和檢測。
疫苗研發要“寧缺毋‘爛’”
盡管所有人都希望新冠疫苗能早日成功,供人們接種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也要做好最好準備和最壞打算。艾滋病疫苗研發,就可資觀照。自1981年人類社會首次發現艾滋病以來,已有39年,但無論是DNA疫苗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迄今都沒研發出來。
艾滋病病毒是因為復雜性和多變性阻礙了疫苗的研發,新冠病毒雖未必類似,但看待其研發過程,也要尊重科學,多些審慎,避免“欲速卻不達”。
對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全球多個知名醫藥公司在9月8日發表了一份“安全承諾聲明”,包括阿斯利康、輝瑞、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在內的疫苗生產商,還有其他一些知名的參與公司,如莫德納、強生、默克、Novavax和BioNtech等都承諾,在爭取新冠疫苗批準的過程中,將保持科學程序的完整性。
“寧缺毋‘爛’”,才是對人的健康和生命負責,也是為未來疫苗贏得公眾信任必須遵守的信念和準則。與其采用不安全的疫苗,還不如先以隔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抵御病毒。
說到底,對新冠疫苗,要做好兩手準備。也要相信,新冠疫苗遲早會研發出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張田勘(科普專欄作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