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10日在黑龍江哈爾濱主持召開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支持引導,強化服務保障,更好發揮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對發展現代農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作為行業代表參加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潘剛從奶業龍頭企業的實踐出發,總結了近年來在振興中國奶業,引領行業發展方面積累的經驗。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為奶業更好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農業農村部等部委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各地也因地制宜出臺具體落地措施,伊利等乳企為推動奶業振興同樣進行了積極探索。
潘剛認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創造引力、發揮動力、攜手聚力”。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就是要想在前面,走在前面,發揮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奶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在振興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作為奶業龍頭企業的伊利,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創模式、搞創新、強賦能”的發展道路,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合力。此外,伊利還特別關注上游產業發展,讓農牧民分享更多產業利潤效益,幫助奶農脫貧致富、提高收入,與他們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推動奶業振興要堅持產業一體化,用產業集群模式創造引力。伊利一直積極探索奶產業集群模式,在多個地區構建現代化奶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圍繞核心工廠、奶源基地、配套產業三大要素打造乳制品全產業鏈,強化區域經濟資源要素的整合力度,推動全鏈創新,從而形成集群優勢。據潘剛介紹,未來伊利將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甘肅、寧夏、陜西等地,加大投資力度,打造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和奶源基地,建設更多奶產業集群項目。
奶業發展科技引領,要依靠創新不斷發揮動力。伊利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奶業振興的強力引擎,通過全球集智,來突破奶業發展的瓶頸。圍繞國際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伊利布設了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創新網絡,在北京、上海、呼和浩特,以及海外的荷蘭、新西蘭、日本等地建設創新中心。通過構建全球智慧鏈,伊利取得豐碩的創新成果。截至2019年,伊利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位列世界乳業第三。
在發展中,伊利還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強化與上游農牧業的利益聯結,從技術、金融、產業、風險四個方面探索出“四個聯結”模式。通過技術聯結機制的實施,與伊利合作的牧場奶牛平均日單產從2016年的25.89公斤提升到2018年的27.93公斤,每公斤牛奶養殖成本從3.58元降到3.18元,“一升一降”幫助合作農牧民增收了30多億元。伊利還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為農牧民提供融資支持。2014年至今已累計為牧場提供融資扶持達147.33億元,其中2020年1-7月發放融資款約31.46億元。在產業聯結方面,伊利出臺種植獎勵政策,鼓勵農牧民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向種養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僅2018年一年伊利發放優質青貯獎勵款近4000萬元,帶動260多萬畝優質青貯玉米的種植。面對市場供應大于需求的局面,伊利頂住經營壓力,堅持與農牧民簽長期合同,全額收購農牧民合格原奶,替農牧民“遮風擋雨”。為解決合作農牧民的原奶消化問題,伊利集團每年額外噴粉近2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數億元。
推動奶業振興,不僅在于提高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大做強民族奶業,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伊利在推出三大舉措的同時,把奶業振興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圍繞“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以黨建工作引領扶貧工作,結合貧困地區的產業特征,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帶動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伊利已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奶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奶業振興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加快推動奶業振興這一系統工程,將為“健康中國”以及小康社會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