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段題為“專坑游客的公廁”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位名為“小粉攤旅行”的旅行博主看到一輛房車陷入沙堆中,欲上前營救,卻被沙灘車主百般阻撓。
這位博主爆料,他自駕經過甘肅阿克塞縣和敦煌交界處,偶遇一輛陷入沙地的房車。上前準備幫助時卻遭到了這伙人的暴力威脅,動手砸車窗并揚言"你拉一個試試"。
景區(qū)疑有陷阱專坑游客
據瀟湘晨報報道,視頻拍攝者表示,事情發(fā)生在8月17日,地點在甘肅阿克賽縣城沙山灣路段的無人區(qū),屬于敦煌管轄。他經過時發(fā)現有房車陷入在沙地中,正準備去幫忙,就有工作人員走出來問他是否有救援證,并表示并不是誰都可以來拖車救援。
據南方+報道,旁邊被陷房車內有乘客表示,“既然他在這讓他幫我拖一下不行嗎?你為什么要攔著他?”白衣男子稱自己沒有攔,但要等老板來再說。“房車車主跟我說,這些人說要兩個車才能把他們的車拖出來,一個車要加1500元,共要價3000吧。”
當地人百般阻攔加上暴力威脅,要求視頻拍攝者停止拍攝并且立即離開。經過一番拉扯,視頻拍攝者終于幫助陷車的房車脫困。
視頻拍攝者表示,他后來才發(fā)現,陷車不遠處有一個公共衛(wèi)生間,旁邊則是一個沙漠旅游店,標示牌上寫著“沙漠、越野、沖浪”等字樣。“我懷疑這就是一個騙局,以公共衛(wèi)生間為誘餌,讓其他路過上廁所的游客陷車,再收取高額拖車費。陷不了車的就改收3塊錢一個人的上廁所費用。”
當地回應:正在調查
據北青報報道,游客林女士、游客陳先生都曾在同一地點遭遇到這種“套路”。
林女士表示,事發(fā)當天他們從大柴旦開車去敦煌,一路上找了很久都沒有廁所,好不容易看到路邊有個公共廁所的牌子,“想著可能會收費,但是比較著急還是拐進去了。”
沒想到剛從公路拐下去,林女士租的汽車就陷進沙子里了,“沙子很軟,周圍都是沙子看不清楚。” 與博主拍攝的視頻一樣,林女士陷車的地方旁邊就是一個沙漠游玩項目,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林女士于是向店家求助,讓他們幫忙把車子拖出來。林女士表示,求助后他們問能不能上個廁所,這時店家才把廁所的鑰匙給她們。
等待拖車時,先后有兩人過來詢問林女士要不要玩沙漠項目,“第一個人說120元一人,第二個又說150元一個人,我當時就覺得可能被坑了,他們都是亂報價。”等了一會兒,負責拖車的人過來,表示如果他們倆人玩項目加上拖車一共400元,如果只拖車就是300元,“我們后來就玩了項目,玩完了之后他們才拖了車,一共給了400元。”林女士記得,當時負責給自己拖車的就是上述博主視頻中的白衣男子。
而這一視頻被上傳到微博后,有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表示,他們也曾在敦煌遭遇“套路拖車”。
敦煌市外宣辦官方微博9月14日回應稱,目前已經成立由執(zhí)法、文旅、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正調查相關情況。
據澎湃新聞,敦煌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行業(yè)監(jiān)管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行業(yè)監(jiān)管辦公室和相關負責人已經前往現場調查,暫無結果。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今年,疫情給敦煌旅游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游客數量一度斷崖式下跌,在端午節(jié)前,來敦煌的主要還是以省內的游客和散客為主,以月牙泉為例,每天接待的人數同比大概在去年的三成左右。” 敦煌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賀雁鴻表示。
不過,隨著疫情好轉,以及敦煌復工復產的推進,從5月份開始,敦煌的市外游客不斷增長,有時外地游客能達到6成,最多甚至能達到8成。端午節(jié)期間,游客量已恢復到往年的6成。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據敦煌市人民政府官網,今年1—8月敦煌全市累計接待游客425.63萬人次,累計收入47.63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同比分別下降52.04%和53%。
敦煌六大景區(qū)累計接待游客189.7萬人次,同比下降56%。其中,莫高窟接待57.9萬人次,同比下降61%;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接待82.5萬人次,同比下降54%;雅丹世界地質公園接待7.81萬人次,同比下降60%;玉門關接待8.5萬人次,同比下降57%;陽關景區(qū)接待15.3人次,同比下降45.3%;敦煌古城接待9.9萬人次,同比下降43%。
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今年7月報道,敦煌相關部門和企業(yè)曾在疫情期間,利用游客少的時間,進行旅游市場軟件硬件的提升,硬件方面包括對賓館裝潢中敦煌文化元素的再增加,一些設施設備的更換等。軟件方面,一是通過各種線上或線下的培訓,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如在抖音、釘釘的線上直播培訓課堂,已開展培訓30多期,行業(yè)覆蓋率達到90%;二是多部門聯合,進行市場整治,旅游市場環(huán)境不斷規(guī)范。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