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活動將啟。9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為期兩個月的建言活動內容、方式和方向。據介紹,“筑夢新時代,共繪’十四五’———我為北京’十四五’獻一計”公眾建言活動將于9月16日正式啟動,10月31日結束。
作為本次公眾參與活動的重頭戲,活動期間將全面啟動7種線上線下渠道。公眾可通過登陸“首都之窗”、市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展北京”微信公眾號,“發展北京”微博,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傳真、信件等方式,圍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民生保障、改革開放、首都安全等8個重點方面,以及其他關系首都長遠發展的問題建言獻策。
據介紹,為期兩月的建言活動將以“教育醫療資源優化與提升”“養老與社區服務”“交通與出行”“城市品質與人居環境”為主題,開展居民社會調查,廣泛了解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各類人群對城市發展的建議和訴求。此次活動將評選出優秀建言,并為優秀建言人頒發榮譽證書。
從活動形式來看,將開展基層座談會、公眾建言會,聽取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建議,征集專家學者建言、開展“我眼中的北京2025”外籍人士建言征集活動,用新媒體平臺征集建言等。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成立工作專班,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制定多樣化的參與形式。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自我展現的狀態,積極參與到此次建言獻策的活動中來。而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眼里,此次“十四五”規劃前期活動相較以往,最大特點便是以更大程度、更多樣化的形式覆蓋基層參與人群,讓更多人的聲音被聽到。
北京市民張瑾曾是“十三五”規劃的建言人之一,五年前她曾提交以《用文化的力量緩解交通擁堵可以四兩撥千斤——我的2015交通建言之一》等五篇建言,其中部分內容已被采納。“在回顧這些建言時,已經能看到部分建議變成了現實。例如,如今出租車司機停車如廁難問題已經得到了部分解決,實現在廁所附近建立的臨時停靠站,15分鐘停車不罰款等。”
張瑾表示,此次對北京的“十四五”建言是關注老齡社會和老齡出行等問題。“當社會的老齡化遇到互聯網系統,我們如何為老人提供便捷而不讓他們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棄兒?此外,網約車的普及,在解決點對點司乘服務的同時又由于路線、場景缺乏規劃,造成交通擁堵的同時,造成大量巡游出租車資源閑置和浪費等。”
同樣作為之前“十三五”規劃建言人之一的趙弘則提出,從北京自身發展來說,還面臨著不少短板弱項,圍繞著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治理、非首都功能疏解、副中心建設、生態環境改善等,還有許多需要研究和改善的任務。
“以交通為例,北京不僅需要地鐵,還需要快線、市郊鐵路,這三個層次構成超大城市都市圈的交通骨架。半徑15公里以內區域以地鐵為主,15至30公里區域以快軌為主,30至70公里區域需要建立快速的一站式低票價的市郊鐵路,這三個層次構成一個超大城市的一個交通骨架,以便承載整個城市60%左右的人次出行。這種情況下,交通結構將得到極大提升,自駕比例也會大幅減少,公共汽車再發向更遠區域,覆蓋前述交通樞紐站點,進而形成更加合理的交通結構。”趙弘表示,下一步或將就副中心與主城之間的快速交通以及提高北京人才競爭力等提出建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