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消息,2020年9月1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與德國駐華大使葛策、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下稱“協定”)。該協定談判于2011年啟動,歷時8年。2019年底,中歐雙方宣布結束談判。
據悉,該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志保護規則和地理標志互認清單等內容。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000061,股吧)、食品等。
第一批100個知名地理標志將立即生效
我國地理標志產品豐富。根據協定,安溪鐵觀音、五常大米、四川泡菜等我國第一批100個知名地理標志將在協定生效后立即獲得歐盟的保護,有效阻止仿冒等侵權行為的發生。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該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清單中,還包括郫縣豆瓣、安吉白茶、保山小粒咖啡和安丘大姜等。
據悉,第二批175個地理標志將于協定生效后四年內獲得保護。根據協定,我國相關地理標志產品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標志。
同時,協定為雙方地理標志提供高水平的保護,可為歐盟優質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消除后顧之憂,有利于消費者獲得更多優質歐洲特色產品,滿足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來,中歐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歐簽署地理標志協定,相互承諾提供高水平保護,將有利于促進雙邊地理標志產品貿易,充分體現中歐雙方堅持開展自由和開放貿易、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體制的承諾。協定的簽署必將為中歐經貿合作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中國是歐盟農產品第三大目的地
據悉,此協定在歐盟保護100個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的同時,也在中國保護100個歐洲地理標志產品(GI),防止地標遭篡改和模仿。
歐盟農業與農村發展委員雅·沃伊切霍夫斯基表示:“我很自豪看到這項協定距離生效更近一步,這反映了我們與中國等全球貿易伙伴緊密合作的承諾。”
“歐洲地理標志產品以其高質量和多樣性而聞名。”他說,在歐盟和全球范圍內保護地標,確保地標的真實性,保護地標聲譽,至關重要。該協定將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將加強中歐貿易關系,使雙方農業食品部門和消費者受益。
根據歐盟方面數據,中國市場對歐洲食品和飲料具備高增長潛力。2019年,中國是歐盟農產品出口第三大目的地,貿易額達145億歐元。中國也是歐盟出口地理標志產品的第二大目的地,總價值占比9%,包括葡萄酒、農產品和烈性酒等。此外,得益于該協定,歐洲消費者也將能夠發現中國的特色產品。
歐盟在華受保護的地理標志清單則包括標志性地理標志產品,例如卡瓦酒、香檳、菲達奶酪、愛爾蘭威士忌、慕尼黑啤酒、烏佐茴香酒、波蘭伏特加、波特酒、帕爾瑪火腿和蒙切哥乳酪等。
接下來,該協定簽署并獲得歐洲議會同意后,歐洲理事會將正式通過該協定。該協定預計將于2021年初生效。
歐盟數據顯示,歐盟已將3300多個歐盟名稱注冊為地理標志,歐盟質量政策旨在保護特定產品的名稱,以促進其與地理起源和傳統專業知識相關的獨特特征。而得益于與中國達成的類似雙邊協定,約有1250個非歐盟地理標志也在歐盟受到保護。
按價值計算,歐盟地理標志市場約為748億歐元,占歐盟食品和飲料總量的6.8%,出口額達169億歐元,占歐盟食品和飲料總出口的15.4%。
中歐合作始于2006年,并且在2012年保護了雙方的10個地理標志名稱。最初的協議是當前合作的基礎。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