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葉城縣電商對接銷售農產品(000061,股吧)超1.3萬噸,銷售額超1.7億元。 ]
直播平臺上的粉絲從300多,噌噌漲到如今的15000多,“95后”維吾爾族姑娘開地古麗·牙生只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盡管無法跟時下一線網紅相比,但在當地,她也算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主播。
開地古麗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澤普縣智慧呼叫產業園工作,目前擔任園區直播組負責人,工作日的上午做娛樂直播,下午做帶貨直播。
打造網紅主播直播帶貨,是澤普縣智慧呼叫產業園2019年7月推出的新業務,該園區依托澤普智慧呼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澤普智慧呼叫”)這一主體。澤普智慧呼叫最初靠做三大運營商、快遞公司等客戶的呼叫業務起家。當然,即便是呼叫業務,在當地市場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能夠敏銳地抓住市場機遇,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呼叫產業園區的業務規模逐漸擴大,于今年5月還完成了二期園區建設,在一期的基礎上,呼叫座席翻了一番。
在距離澤普縣40公里的葉城縣,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及昆侖電子有限公司。盡管彼時電商在整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沒有大范圍推廣,基于前瞻性考慮,葉城縣委主要領導仍然將電商產業作為全縣的“一號工程”來推廣。四年多來,葉城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在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以電商為平臺全力撬動外部資源,在助力核桃銷售、帶動就業的同時,還以此為契機,“咬緊”核桃不放松,借助市場的力量,從簡單地收、賣核桃到向全產業鏈延展,做到全產業鏈“吃干榨盡”,不斷提升附加值,形成多產業鏈并行態勢。
澤普、葉城這兩縣在行政區劃中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從受援地角度來說,是上海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四縣之二。自2010年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由阿克蘇地區轉至喀什地區至今,十年來,上海援疆給當地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項目,更重要的是市場化理念。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項目,在產業發展壯大、解決就業的同時,又能夠讓政府、企業乃至老百姓(603883,股吧),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推動落后地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實際需求,不斷完善自身,提高競爭力。
順勢而為的上海援疆項目
澤普智慧呼叫是新疆智慧呼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智慧呼叫”)全資控股的子企業,新疆智慧呼叫具有上海國資背景,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滬疆兩地經信委、喀什地委行署的支持與推動下成立,是上海產業援疆的重點項目之一。
由于擁有“物流匯”全國呼叫中心這個南疆首個全國性信息服務平臺項目,且該項目在當時的南疆屬于市場空白,所以新疆智慧呼叫初期業務發展迅猛,短時間內員工就由最初不足100人,發展壯大到400人。而后,公司也開始尋求向“綜合性呼叫”業務轉變。為進一步拓展業務,同時也為發揮上海援疆項目作為引擎帶動當地就業的作用,新疆智慧呼叫決定在澤普開設一家子公司。
澤普智慧呼叫總經理阿曼古力·阿布力米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澤普縣在上海援疆的四個縣中人口最少,但地理區位優勢明顯,能夠輻射莎車、葉城兩縣的市場并帶動就業。此外,這里的營商環境很好,澤普縣委縣政府、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領導對項目引進高度重視,給予大力支持。
位于澤普縣金胡楊國家森林公園5A級景區內的長壽民俗文化村,也是上海援疆項目順應市場規律的典范。該村屬于澤普縣國有林場管轄,是全縣富民安居工程與旅游產業發展的試點村。2012年,澤普縣利用上海援疆資金啟動了長壽民俗文化村改造項目,助推景區升創。2013年,金湖楊景區成為南疆首家5A級景區。
金胡楊景區管委會認為,旅游發展是大勢所趨,且長壽村區位和文化優勢顯著,旅游紅利將會帶動村子轉型。
然而,要扭轉農民的思想觀念,轉型發展旅游業,前期并不順利。澤普縣國有林場黨支部書記、金胡楊景區管委會管理中心主任田雷回憶稱,以前長壽村收入單一,以種核桃為主,年收入2萬~3萬元,村民們覺得每年都有一份固定收入,最起碼旱澇保收。旅游這個行業比較空,要是開了農家樂游客不來的話,收入該如何保障?
為打消這樣的疑慮,田雷給村里想開農家樂的原住民做思想工作,“推開門來做生意、關起門來過生活,如果游客不來,就自家消費。即便是生意不好,大不了不做,繼續種地或到景區工作。”之后景區的名氣越來越大,上海援疆還專門組織旅游包機,來自內地的游客也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旅游紅利實實在在,讓當地村民很快就打消了顧慮。
2016年,電商伴隨著“一號工程”在葉城縣萌芽。葉城縣昆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封庚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商中心成立以來,得到了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依托上海援疆資金,全縣完成了電商體系的布局,在助力“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的同時,解決當地就業難題。
隨著項目在全縣的推進實施,葉城縣實現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覆蓋率達100%。然后,葉城縣通過這一體系對接外部平臺,將當地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葉城縣電商對接銷售農產品超1.3萬噸,銷售額超1.7億元。
此后,借助新增投入的上海援疆資金,葉城縣電商服務中心移址重建,升級為電商產業園。此外,電商產業園進一步增強了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能力,加強站點服務人員對本地農產品收購、外銷能力的培養。
上海援疆項目帶來的轉變
目前,澤普智慧呼叫產業園已經建成全國最大的現代服務業產業援疆項目和新疆本地規模最大、就業人數最多的呼叫中心產業基地。
在精明干練的阿曼古力帶領下,團隊很快涌現了一批精兵強將。在傳統呼叫業務之外,公司也順勢連續開拓車險、自強汽車、直播帶貨等新業務,給員工創造就業機會。“如果有語言優勢,做傳呼業務接打電話,月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如果不懂漢字、不會電腦,可申請調到電子商務、保險組。有一位保險業務組的小伙子,今年6月份就拿到過將近7000元的員工最高工資。”
由于園區一期座席已滿,2020年5月,園區完成二期建設。目前,園區共建有呼叫崗位座席1039席,相關培訓實訓、數據機房、員工公寓等配套設施均已投入使用。阿曼古力稱,園區作為國內唯一的“一帶一路”多語種多民族融合呼叫中心產業園,就業員工將近1000人,其中98%都是少數民族。隨著業務規模擴大,預計2022年園區將實現1萬人的就業目標。
在鄉村特色旅游的帶動下,澤普縣的長壽民俗文化村迎來了高光時刻。這個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縣的富裕村及發展鄉村旅游的典范。
在景區內經營農家樂的努爾其曼·圖如普回憶說,當初結婚的時候,家里連像樣的招待客人的餐食都沒有,一個月能通上一星期的電就很高興了,如今“伴隨旅游業發展,村里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5年嘗鮮開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當年就嘗到了甜頭,凈利潤5萬~6萬元。待2016年將農家樂稍事改造后,一年就掙了30萬元”。
目前,全村共有86戶386人,從事旅游服務業的村民達194人,每家至少有一人在景區就業,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4萬元。
2020年是葉城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之年,在早些年發展起來的電商基礎上,今年電商服務中心也借助網紅的東風,順勢做起了直播帶貨,葉城縣領導也解放思想,親自上陣。
5月23日,葉城縣委副書記、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指揮長潘振飛走進直播間,變身實力“帶貨”主播,為美麗葉城代言,推介薄皮核桃、玫瑰花醬馕。
在潘振飛看來,新事物的背后有一股市場力量,借此能夠及早暴露當地產業結構的短板。比如原先本地企業擔心的是產品賣不出去,可一旦市場有需求的時候,卻出現供應鏈跟不上,產品設計、包裝理念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情況。順應市場需求變化,用市場的力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才能讓產業真正地有持久生命力。
同時,新事物對民眾思想認識的影響,或許更為深遠。帶貨主播這一新職業的出現,就刷新了人們對就業的認識,葉城縣也在積極培育電商“鄉土”人才,發揮葉城縣職業高中、電商服務中心人才培訓的功能,希望能夠打造出葉城的“李佳琦”“薇婭”,讓當地的小哥哥小姐姐為家鄉代言。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