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發布會在用友數智企業體驗館成功召開,社會化用工綜合服務方案提供商用友薪福社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在會上共同發布了《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與《地產行業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2020)》、《金融行業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2020)》、《醫療健康行業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2020)》、《文娛行業社會化用工研究報告(2020)》四個行業研究報告。
會上,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楊志明表示,2020新冠疫情對勞動者收入造成損失巨大,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監測的報告,全球上半年失業4億人,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勞動者失業的4倍。在中國尤其是對農民工的就業和收入造成了嚴重沖擊,農民工是疫情中中國最大的勞動群體,也是勞動報酬受影響最大的群體,還是城市公共衛生防疫服務覆蓋面最薄弱的群體。但是,在中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隨著國際疫情蔓延擴散,各國應對尚無完策,多數國家是將防疫和復工分開進行,中國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了防疫與復工雙兼顧的創新。
楊志明總結,當前的勞動領域出現了三大趨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化;由無限用工向有限用工轉變;在新技術革命的催生下,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
楊志明說:新冠疫情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網絡活動的熱潮,可以說數字經濟崛起,從一定意義上看,幾乎沒有純粹的傳統產業,每一個行業或多或少都有數字化智能化的身影,數據這個新的生產要素嵌入傳統產業升級全鏈條中發光發熱。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用工領域出現了三大趨勢。
第一個,從需求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化。
第二,從供給上,由無限用工向有限用工轉變。農民工從無限供給正在走向有限供給,供給峰值是2010年新增1245萬,去年241萬,今年由于職業技術院校擴招200萬,把大部分新增的初高中畢業生吸納進去,一方面緩解就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后一時代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賦能。
第三個,在新技術革命的催生下,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傳統產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形成一大批新生代勞動者投入到快遞、外賣、網約車服務、家庭服務、網絡營銷服務等新業態中,也給我們傳統的或者說疫情之前的勞動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楊志明分析,2020,任何一場發布都離不開你在疫情之中所凸現的那一部分,2020新冠疫情對勞動者造成損失巨大,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監測的報告,上半年全球失業4億人,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勞動者失業的4倍。在我國,對農民工的就業和收入造成了嚴重沖擊,農民工是疫情中中國最大的勞動群體,也是勞動報酬受影響最大的群體,還是城市公共衛生防疫服務覆蓋面最薄弱的群體。但是,在中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隨著國際疫情蔓延擴散,各國應對尚無完策,多數國家是將防疫和復工分開進行,中國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了防疫與復工雙兼顧的創新。
中央總的要求是審慎包容嚴管,那么把它細化分析一下,它的優勢凸現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勞動生產率的精準化。第二,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勞動者授予新業態的勞動自主就業的取向,第三,社保層面,傳統用工形態是企業承擔社保的大頭,個人承擔小頭。在共享模式下,個人會和多平臺合作,個人可能就要承擔大頭,平臺承擔小頭。第四,因為沒有勞動合同的約束,使收入變局的機會增多,所以出現有幾百萬、幾千萬向今后不遠的時候,將迎來上億新生代勞動者的投入,所以我的看法從勞動管理上,如果把它概括成新型用工,和過去以勞動合同為準的用工,將進入勞動管理的二元時代,至少在勞動管理上是新的一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