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5日早晨,富時羅素公司宣布,預計中國國債將于明年10月份被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具體納入時間仍有待富時羅素咨詢委員會成員和其他指數用戶在明年3月份正式確認。
至此,中國債券市場將被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根據市場的普遍預計,未來18至24個月,中國債市有望因此吸引1500億美元(人民幣約1萬億元)的增量資金流入。這將對債、匯、股形成什么影響?
什么是國債入“富”?
富時羅素全球債券指數(WGBI)是衡量本幣計價的固定利率投資級主權債的三大主要指標之一。另外兩個指標分別是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GAI)和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GBI-EM)。
WGBI指數覆蓋超過23個國家地區的主權債券,每月底根據市值加權調整一次,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和靈活性。該指數受到投資界的廣泛認可,目前跟蹤WGBI的基金管理規模已達到2.5萬億美元。
WGBI的納入標準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則上,一旦一個國家持續三個月滿足相關條件,該國將會被納入指數:
一是市場規模需要超過500億美元、400億歐元或者5萬億日元;
二是信用評級,國內長期信用評級需至少為標普評級A-或者穆迪評級A3;
三是沒有明顯的市場進入障礙(包括外資流動障礙、外資控股障礙等)。
此前中國已滿足前兩個標準。近期為滿足第三個條件,中國持續推動相關改革:
7月19日,央行、證監會聯合發布公告決定,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這將明顯提升了境外合格投資者的投資便利度,也會加強外匯結算便利程度,助力債券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
9月14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公告稱,自2020年9月21日起延長銀行間現券買賣交易時段至20:00。這將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發展,便利境內外投資者交易銀行間債券。
“中國市場自2018年被列入WGBI指數觀察名單以來,中國監管機構已對債券市場基礎設施進行了重大改進,以擴大國際投資者的進入渠道,包括改善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改善外匯市場結構以及完善全球結算和托管流程。即將進行的進一步改革還包括將允許海外投資者在開立賬戶時注冊法人實體。”富時羅素稱。
市場影響幾何?
目前中美10年期國債的利差已經超240BP,處于歷史最高位。這樣的利率和利差水平對境外投資者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實際上,境外投資者已經成為國內利率債市場的重要配置力量,這主要是主動投資。截至2020年8月,境外投資者在在岸市場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已經超過2.4萬億,約占全部債券存量的2.5%。由于境外投資者主要投資于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因此他們在利率債市場的影響力更大。
而通過三大指數配置中國國債則屬于被動投資。高盛估計全球有2.5萬億美元的資金追蹤WGBI,中國國債被納入該指數將可能額外吸引約14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債券市場。
西部證券(002673,股吧)宏觀分析師張育浩表示,假設富時羅素像彭博巴克萊一樣將中國債券分20個月分階段納入市場,則每月大約會吸引75億美元流入,將會顯著提振我國債券市場的表現。如果我國國債納入WGBI的權重高于預期,或者節奏加快,其對外資流入的吸引作用將進一步加大。尤其是目前的中美利差目前位于歷史最高值附近,中國國債對于外資的吸引力也比較大。
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表示,從前兩次中國政府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的情況來看,短期內外資流入增加,國內債券市場需求增強,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會下降。
“由于大量境內商業銀行采取國債持有到期策略,因此我們預計若WGBI能給中國債券市場帶來逾1400億美元增量資金,將會驅動中國國債交投更加活躍與國債價格趨于觸底反彈。”某外資機構策略分析師表示,“不少海外主動投資型機構之所以提前加倉中國國債,某種程度也是在‘押注’中國國債由熊轉牛。”
Wind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至4月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由3.15%下行至4月末的2.5%,下行65BP,債市走牛。5月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整體呈現上行趨勢,由4月末的 2.5%回升至 7 月的 3%左 右。8月以來開始震蕩,近期突破3.1%的點位,債市再度走熊。
楊業偉稱,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增持人民幣資產,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Wind數據顯示,9月25人民幣兌美元小幅上漲,徘徊在6.81左右。
楊業偉表示,長期來看,(國債入“富”)將推動我國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豐富市場投資主體,外資對我國債券市場影響增強。
其原因在于,為了便利境外機構的投資,在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后,可能會出臺相關配套措施配合境外資金流入,這也會促進我國債券市場外匯風險對沖工具發展。債券市場境外資金投資規模的擴大會使外資對我國債市的影響增強,一方面使債市交易更加活躍,但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債市資金波動的風險。
金融開放再進一步
中國國債入“富”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再進一步。實際上,以2018年博鰲論壇召開為標志,中國金融展業領域對外開放“指數級”加速:
2018年以來,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指數開始將A股納入,并且指數比重逐步提高;
2019年4月1日起,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已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2020年自2月28日起,中國國債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等。
中金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外資流入中國金融市場影響因素眾多,但綜合金融開放、國際政策和基本面三個層面,并從權益和債券市場兩個角度切入,從2020年到2022年,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均金額可能接近2萬億人民幣,這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增添新動力(310328)。
回顧歷史來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來,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和債券資產的數量持續增加,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資本市場的程度逐年加深,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健恒表示,開放加碼過程中,境外資金也在逐步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也吸引了一批外資金融企業入市開展相應的金融業務。后續來看,對外開放加速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深,境外機構參與國內金融市場的意愿會進一步走強,資金流入也可能呈加速之勢。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表示,人民幣升值會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在國際投資者資產配置比例中,人民幣資產比例顯著偏低。同時中國金融開放進程在加快,(升值)有助于降低股票市場波動、增強上升趨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