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央網信辦、上海市委網信委、新華社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以“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網絡媒體的責任與使命”為主題在上海開幕。
中國網絡媒體論壇是目前我國網絡媒體界層次最高、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背景下網絡媒體的責任和使命,推動網絡媒體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更好適應新變化、實現新發展。本次論壇還設置了內容、技術、責任和產業四個分論壇。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新華社總編輯、黨組副書記何平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媒體融合不是掙流量
李強指出,媒體歷來領風氣之先,隨時代發展而發展、技術變革而變革。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媒體各顯所能、積極發聲,發揮了穩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重要作用。當前,媒體融合正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上海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充分發揮資訊、人才、技術、平臺等資源集聚優勢,以深化改革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以互聯網思維擴大優質內容供給,以更大力度推動媒體與政務服務緊密結合,以開放理念建設媒體融合發展高地,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莊榮文指出,網絡媒體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政治意識把牢方向,以問題導向破解難題,以創新思維探索新路,以實干精神推動落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要做引領網絡輿論導向的排頭兵、構筑網上網下同心圓的磁力場、守牢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的生力軍、推動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弄潮兒,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網上宣傳闡釋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在網上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展示好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海外版編輯部總編輯王慧敏表示,網上真正值得“咂摸”的內容并不是很多有三點原因:一是追求“鬧點”而忘了“重點”。不少媒體為吸引受眾,恣意隨“鬧點”起舞。二是追求“流量”而忘了“質量”。在傳播分眾化和媒介細分化的今天,網絡媒體追求點擊量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因此成為新聞快餐的“拼接手”和“標題黨”。三是追求“速度”而忘了“深度”。
事實證明,優質內容的生命力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孫玉勝在演講中提到,抗疫過程中,大規模的持續報道使新聞頻道創造了頻道開播17年來的最高收視紀錄。這個數據說明,在各種視頻平臺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依然是強勢媒體,尤其是在遇有重大事件的時候,受眾會重新回歸電視,而深度融合會使電視更強大!暗M管如此,電視媒體也必須有緊迫感和危機感,保持清醒頭腦,我們在媒體融合方面還有許多路要走!
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媒體功能已經不只是提供信息,而是集信息傳播、社交網絡、政務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全服務平臺”。用服務“黏”住用戶,才能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才有機會傳播正能量而不是僅僅掙流量。
騰訊在變局中發掘技術創新的潛力,把匯集網民注意力的“流量”更多地變成“善流”。今年2月,騰訊微視與央視共同發起“同心戰‘疫’”短視頻互動活動,播放量突破10億,點贊量超過2000萬,創造了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最大的線上加油支持視頻集。疫情期間,微信視頻號上,雷神山建設者、美團騎手等抗疫一線的視頻,通過積極樂觀的精神鼓勵了網民,用內容為社會注入了向善的力量。
用技術實現影響力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發展,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挑戰。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思揚提到,“人人都有麥克風”意味著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來源,每臺設備都可能成為傳播節點,社交網絡成為主流傳播渠道。而主流媒體、商業媒體、自媒體構成了日益龐大而復雜的媒體格局,如何找準生態位置,發揮主導作用,對主流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能否充分理解技術、掌握技術、運用技術,是主流媒體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信息技術發展大大拓展了時空概念。新聞報道能否提升穿透力和覆蓋面,更精準找到用戶、觸達用戶、影響用戶,面臨更艱巨的考驗!眲⑺紦P說。
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到的,全球新聞傳播領域已經呈現出智能化發展趨勢。人工智能技術不僅重塑了新聞生產的整個業務流程,而且改變了傳媒產業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催生出新的媒體業態。
但技術的強大就能幫助媒體在世界舞臺上放大音量嗎?
“我發現網絡時代造就了傳播工具的革命性變化,但世界各國的‘軟力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很快下降!毕愀壑形拇髮W(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說。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得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媒成為可能。傳統上,廣播、收音機和電視被視為大眾傳媒,但這些媒介本質上還是精英媒體,所有的內容還是精英人物創造和提供的。說它們是大眾傳媒,只是說精英的觀點通過這些媒介傳達給了大眾。但網絡時代是真正的大眾媒體,因為人人都可以參與,都可以提供內容和傳播。確切地說,這是一個大眾文化加大眾傳播的時代。
論壇開幕式上,莊榮文、何平和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共同啟動“潮涌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這項活動將透過網絡媒體視角,講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鮮活故事。
不僅是挖掘國內的鮮活故事,媒體還要在比以前更嘈雜的環境中講好中國故事。“新全球化變局中,媒體的國際傳播似應更多采用本土視角,進行帶有同理心的專業觀察,當每一個細小的報道播出,每一個具體的故事累積;當各國民眾形成了相對的共識,新型全球化才能真正運轉起來!比珖䥇f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分享了他的體會。
中國網絡媒體的轉型已有方向,但過程必將歷經重重挑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