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MD商學院發布2020全球數字競爭力排行榜。中國大陸排名上升至第16名,是與去年相比整體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7個經濟體之一,并同時實現了連續五年的排名增長。
本報告是IMD全球競爭力中心發布的第四次全球數字競爭力排行榜,旨在對全球63個經濟體探索并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社會及經濟變革的能力及成熟度進行分析,并同時對疫后各經濟體將如何逐步實現經濟恢復進行展望。
當下,數字科技是增強經濟體競爭力的關鍵。報告顯示,推動數字競爭力發展的因素有三:高效利用人才,即該經濟體是否已構建完善的科技體系并能對現有科技進行有效利用;構建有力的制度框架,即技術的引進及發展是否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快速引進新科技(又稱“對未來做好準備”),即公民個人是否對科技持有開放的態度、企業是否能敏捷地應對科技變化。
IMD全球競爭力中心的首席經濟學家Christos Cabolis表示:“個人及私企的數字科技敏捷度和適應能力或將是一個國家實現疫后經濟恢復的關鍵。”
在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從去年的22名上升到16名。其中,中國在人才指標、科學集中度以及對數字科技的開放態度方面有大幅提高,并有多個細分指標排名位居世界首位,包括:教育評估(主要依據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的數學成績)、科研出版數量、機器人在教學及研發中的應用、以及機器人擁有量。但同時,在國際人才經驗、國際學生流動性、教育經費在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互聯網用戶比例以及盜版軟件監管方面,中國仍需加強。
整體來看,美國、新加坡分列一二名,丹麥、瑞典和中國香港緊隨其后。而從區域上來看,東亞、西歐以及北美地區的數字化程度強于拉美、中亞以及東歐地區。
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指出:“后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將呈現K字形:有些經濟體將迅速恢復,而另一些地區則會慢得多。經濟的恢復將受公共衛生健康以及金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數字競爭力將是各經濟體經濟恢復的主要推動力。”
本報告從知識、科技以及對未來的準備三個方面出發,基于硬數據(如:網絡帶寬)以及軟數據(又稱“調研數據”,如:公司的敏捷度),對經濟體發展數字科技所必需的無形基礎設施、量化體現以及為數字化轉型所做的準備進行衡量,并得出最終結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