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SU+GSV全球教育科技峰會拉開帷幕,作為全球規格最高的教育科技和教育創新盛會之一,本屆峰會匯集了全球知名教育人士,來自各國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投資領袖等共同探討數字化教育的創新方向,以及疫后全球數字化教育的未來發展之道。
掌門教育作為國內在線教育頭部企業受邀出席會議,并與國際教育、科技大咖進行深度對話。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從中國在線教育視角解讀疫情中、疫情后的在線教育,教育創新等主題,為全球在線教育的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中國經驗為世界提供教育抗疫指南,掌門教育分享疫情教學動作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了21世紀最重大的全球事件,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對教育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疫情最嚴重時,全球191個國家的近15.8億學生被迫停學在家。我國率先部署的“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也在全球各國先后上演。
會上不少專家指出在疫情催化下,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愈加明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數據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導致學校關閉期間,全球學齡兒童中有至少4.63億,無法進行遠程學習。縱觀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疫情期間中國政府部門、學校、教育企業攜手與共,確保2.65億在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釋放,成為全球教育抗疫力量的中流砥柱,在技術基礎、推進程度以及前瞻思路上均位于世界第一梯隊。
在國內,當數億用戶的學習需求從線下集中遷移到線上時,在線教育機構最先迎接到了“疫情流量”的沖擊。在這一特殊時期,國內也涌現出一批敢于擔當責任,堅守教學品質的優秀企業,掌門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在大會上分享到,疫情期間,掌門教育僅1對1業務端的學生上課量就上漲300%,面對流量的大批流入,在教學后端上,掌門技術團隊在第一時間建立起四大防線和24小時全天候應急機制。這和其多年來堅持“后端做重,前端做輕”的策略分不開,注重技術對教育的賦能與保障,掌門教育在深耕后端技術的過程中,沉淀積累了諸多經驗,才得以在疫情來臨時迅速反應,“保證了線上教學平臺99.9%的穩定性。”掌門教育在疫情大考中交出的成績單,正是中國在線教育勇擔重任的縮影。
教育是慢而細致的行業,要做廣大用戶喜愛并認可的在線教育,讓全球更多適齡兒童接受數字化教育,以抵御未來危機,完善的在線教研體系、優秀的師資、不斷賦能的技術缺一不可,師資和教研是基礎和核心,技術是賦能和保障。用吳佳峻的話來說就是,“成熟優質的在線教育,是多方面多維度的有機結合,這需要一個長期的積淀和歷經多年的細致打磨,沒有捷徑可走。”
疫情為在線教育行業按下了加速鍵,史無前例的流量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持續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如何利用此次契機深化區域、國際間的教育合作,如何讓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信息化教學帶來的福利是全球在線教育面向未來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強化教育創新,掌門教育擁抱智能技術蓄力發展“新引擎”
數字化教育的創新變革不僅涉及到教師教學,也包括校園管理和學生學習方式。有專家認為,在線教學的方式不僅是老師們應對疫情的過渡方式,需要對教師的身份、教學等重新進行概念化認知。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的人才培養及評價體系、教師及學習者的發展都將因受到沖擊而發生變革。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在數字化教育和適應性學習方面處于全美領先水平,是“新美國大學”的標志之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長邁克爾·克洛爾在總結疫情期間的教學工作時,重點強調了技術對于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在線教學本質上是人際關系的互動,加之以技術的輔助。比如學生不會再因為母親生病而輟學,技術的輔助能夠讓學習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甚至任何規模來進行學習的規劃和知識的獲取。
放眼世界,英國、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遠程在線教育的探索創新不斷,早期的數字化教育布局為抗疫留存了回轉的時間和空間余地。我國近些年在教育上的創新思維、創新模式、創新應用也在世界舞臺上萬眾矚目,比如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會上,掌門教育就展示了創新融合AI技術產出的應用碩果。通過AI技術與全場景融合,打造個性化教學產品,尤其是在教學應用場景和管理應用場景上,掌門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在線教育智能化體系,實現了“AI in all”。吳佳峻介紹到,經過探索與努力,在教學應用場景上,智能評測、智能匹配、學習規劃、智慧課堂、智能作業、智能報告等場景應用落地;在管理應用上,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的教師管理,智能監課以及走班排課。
不論未來技術如何發展,教與學的主體始終是人,AI與教育的融合一定是在具體的場景中解決實際的問題,堅持這一原則的探索,也讓人工智能技術為掌門的發展插上了翅膀。掌門教育運用前沿科技將 “ABC概念”(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與Cloud云計算)貫穿在線教育“診、學、教”的整個學習鏈中,實現全面賦能,成為代表目前中國在線教育最領先水平的在線教育機構。
人工智能如何繼續賦能教育、革新傳統教學手段,加速在線教育的普及,助力世界教育的提升發展,需要全球科技界、教育界共同攜手。對于全球教育行業來說,經過疫情的洗禮,都將會重新審視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吳佳峻從教育實踐視角出發,解讀科技與教育的關系,他認為當疫情流量退潮,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教育機構都應該時刻堅持教育的初心,回歸教育本質,同時在這個基礎與核心之上,積極的擁抱技術發展,抓住每一次技術革新帶給教育的強有力的保障和賦能,蓄力發展“新引擎”。
云端課堂打破了教育的圍墻,飛進千家萬戶,掀起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教育變革。大會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全球數字教育將猛增至1萬億美元。尤其是隨著5G應用的持續深化,AI與教育的融合勢必將更加深入,更速度的傳輸、更豐富的內容、更沉浸式的互動體驗,真正讓教育共享智能,讓學習更加高效快樂。
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的核動力。作為在線教育的先行者和拓荒者,掌門教育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不斷探析科技賦能教育新路徑,是中國構建良好的教育產業生態重要一份子。再次站上世界舞臺,與全球教育工作者分享在線教育的探索成果,掌門教育將中國教育的聲音傳向更遠方,也將為推動世界教育發展的貢獻中國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