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飛魚資本市場團隊
流程編輯 | 王倩
近日,證監會網站公布了博納影業的預披露更新。而此時距離公司首次提交招股書,已經過去了3年。
作為國內知名的電影發行公司,博納影業不僅發行了諸如《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近幾年的業績也同樣節節攀升。
但盡管博納影業的頭部優勢明顯,飛魚財經仍發現公司在一些財務數據上呈現下降趨勢。而面對疫情的沖擊下,2020年公司相關指標又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01
業績大量依靠補貼
博納影業成立于2003年,創始人于冬早年就職于北京電影廠,擁有多年的發行經驗,其所創立的博納影業也是國內第一家獲得電影發行牌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
從創立至今,博納影業已經成為國內電影發行行業的頭部公司,且2010年時就曾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近幾年,公司業績同樣持續攀升,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公司2017年-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97億元、27.84億元、31.16億元,對應歸屬凈利潤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內在影視行業的各類補貼,博納影業的非經常性損益同樣較高,幾乎占到了每年歸屬凈利潤的一半。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別收到了0.67億元、1.02億元、1.56億元的政府補助,且其中已經排除了那些能夠定量持續享受到的補助。
相較過往成績,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博納影業2020年的業績無疑會出現“大跳水”。假如公司年內能夠成功上市,則首份年報必定“變臉”。
根據博納影業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狀況,電影投資業務方面,疫情期間所投資的影片暫停拍攝工作;電影發行業務方面,疫情期間影院停業,原定檔上映的院線影片全部撤檔,相關發行計劃均已推遲檔期;院線和影院業務方面,根據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發行人于 2020 年 1 月 24 日關閉旗下所有境內電影院的對外運營,院線經營同步暫停,并于2020年7月才陸續恢復。
博納影業在招股書中預測,2020年全年可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1.27億元,同比下降 31.73%;預計 2020 年全年可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7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44.03 %。
02
現金余額持續下降
近幾年,國內對于電影的消費需求不斷旺盛,高票房電影榜單也不斷變動。踩在行業高速發展的節點上,依靠多年深耕,博納影業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但在盈利提高的同時,飛魚財經注意到公司的現金狀況卻始終不佳。
招股書顯示,經營活動現金流方面,公司2017年-2019年分別為20.68億元的凈流出、6.54億元的凈流入及7.3億元的凈流入。盡管經營現金流有所好轉,但博納影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變動卻始終為負,近幾年分別降低12.91億元、0.24億元、2.37億元。
截至2019年末,博納影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5.53億元。盡管公司有著超20億元的貨幣資金,但其中接近七成半為內保外貸的保證金及保函保證金,使用權受到限制。
業績向好的同時現金余額卻不斷減少,這可能與博納影業不斷攀升的應收賬款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度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大幅增長142%,從2.98億元提高至7.21億元;且期后還款率也在降低,2017年度的應收賬款截至今年7月末仍有近5000萬沒有收回。
此外,在觀察公司流動負債情況的指標上,博納影業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均低于行業均值,流動負債占比較高。
03
供應商查無工商信息
博納影業從一家個人創業公司走到如今的行業位置,發展過程中與各類資本的綁定越來越深。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博納的前十大股東同時包含了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也包括了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投資等老牌投資機構,可以說股東資源相當充沛。
于國內,一場場諸如紅海行動、無雙、飛馳人生、我和我的祖國等各類型電影奠定了博納影業的地位,但在國外市場,公司卻始終沒能打開局面。
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擁有17家海外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了投資咨詢、影視制作、影視發行與電影放映,但這17家公司中有16家已經資不抵債,且2019年度時僅在香港的兩家產生盈利,其余均處于虧損狀態;虧損最多的美國博納電影投資公司虧損額達-0.56億元。
此外,作為一家待上市公司,博納電影在供應商的披露上卻有兩點不太清晰,引起飛魚財經的關注。
一個是,在2019年度采購商品/接受勞務中,博納影業向金巧巧個人支付了3萬元服務費。作為博納影業實控人的配偶,盡管招股書中已經將其列為關聯交易,但為何支付對象是自然人卻沒有進一步披露。
另一個則是,博納影業在2019年度預付款排在第5位的供應商為西藏一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博納向其支付了8800萬元的預付制片款。但飛魚財經在相關網站上卻查詢不到這家公司的工商信息,僅有一家“西藏一壹傳媒有限公司”名稱較為接近,但該家企業在2017年及2019年時卻兩度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被拉薩市監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完)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飛魚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