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邂逅”中秋,提升了中國蟄伏多月的消費曲線。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蘇,旅游出行、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多點開花與消費升級齊頭并進。
中國銀聯的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前7天(1至7日)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達到2.16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合一,當天交易金額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15.5%。
無論是在繁華都市的上海,還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省,節日的消費市場呈現出繁榮景象與明顯的增長態勢。
江浙京消費者在滬“買買買”
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顯示,國慶中秋節日期間(10月1日~8日,下稱“節日期間”)上海市437家大型商業企業實現銷售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3.7%。
從支付端數據來看,節日期間上海全市線下實物消費總額659.8億元,同比增長12.2%;網絡零售額358.6億元,同比增長15.7%。
上海實體零售18個消費行業中有14個行業呈現增長態勢,其中百貨、家居建材和文體用品增幅達到47.7%、68%和61%,成為穩定消費的中堅力量。餐飲消費逐漸走出疫情陰霾,節日期間全市消費金額高達51億元,同比增長1.8%。
節日期間,南京東路成為全上海市最熱門的商圈,東拓段每天客流超20萬人次,最高瞬時客流突破6萬人次。
在開創性舉辦首屆“五五購物節”的基礎上,上海一系列促消費的舉措陸續顯出成效。
在這個節日期間,上海的消費特色明顯,首店經濟持續發力。在商旅融合中,服務消費加速復蘇。節日期間,觀影、聚餐、出游等服務消費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其中,28家大型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3784萬元,同比增長11.6%。
據銀聯商務監測,國慶長假前7天(10月1日~7日),上海的外來游客消費次數高達899.4萬人次,發生消費88.4億元,較節日前一周分別環比增長30.9%和32.8%。外來游客消費以購物消費為主,占上海市消費比重高達34.2%。其中江蘇、浙江和北京游客消費人次占比較高,分別達到19.9%、10.6%和9.7%。
與此同時,上海居民外出旅游消費共計707.4萬人次,發生消費80.9億元,人均花費1144元,外出旅游消費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蘇州、南京、重慶、杭州等城市。
黃鶴樓熱度全國第一
國慶、中秋超長黃金周8天,盡管假期中有雨水光臨,但湖北各地旅游、餐飲、零售等消費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熱度。
8日晚間,第一財經記者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該省共接待游客5228.5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8.29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2.74%和72.26%。湖北省內大中城市零售、餐飲、住宿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78.51億元,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國慶節前,攜程平臺根據搜索和出行大數據發布了“國慶黃金周旅行熱力地圖”,武漢黃鶴樓排在國內景區熱度榜首位。
從出游方式上看,今年雙節期間,湖北旅游市場以自助游、自駕游、親子游占主流;從景區景點選擇上看,4A以上景區特別是5A級景區持續火爆,黃鶴樓、赤壁古戰場等熱門景區一度達到接納游客人數最大承載量控制數上限。
雙節期間,部分在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被迫取消的宴會重新舉辦,湖北全省部分大型酒店婚宴預訂重現一桌難求的情形,餐飲企業上座率、翻臺率明顯上升,熱門餐廳餐桌緊張、排隊等候的現象比較普遍。第一財經記者從湖北省商務廳獲悉,1~8日,湖北省內大中城市零售、餐飲、住宿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78.51億元。武商、中百、中商、漢商、工貿等五大綜合性商業集團1~7日累計銷售額達15.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降3%,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