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冠疫苗能否納入醫保報銷的問題,國家醫保局近日作出回應。
國家醫保局官方網站日前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354號建議的答復》 ,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納入醫保全額報銷”的建議,國家醫保局答復稱,國家有關規定明確“預防性疫苗不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另外,此次疫苗接種人數眾多,所需費用總額高,明顯超出醫保基金承受能力。
國家醫保局稱,疫情發生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及時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了“兩個確保”的政策,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對確診和疑似患者全部實行先救治、后結算,對承擔新冠肺炎救治任務的醫療機構撥付專項資金,緩解醫療機構資金壓力,并及時與醫療機構進行結算。截至2020年7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13.55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8.47億元,醫保支付12.32億元,支付比例達到67%。剩余部分財政按規定進行補助,解決了患者和醫療機構的后顧之憂,為戰勝疫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2019年12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我國將疫苗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其中免疫規劃疫苗由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等組織集中招標或統一談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統一采購,政府免費向居民提供。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條規定,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此外,2020年7月公布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中指出:預防性疫苗不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故疫苗及接種費用等疾病預防控制項目應通過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渠道予以解決。
此外,國家醫保局表示,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特別是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水平較低,2019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僅800元左右。而此次疫苗接種人數眾多,所需費用總額高,明顯超出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從現階段醫保制度整體發展狀況、群眾疾病治療需求以及醫療保險基金籌資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來看,當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還是立足于為群眾提供基本疾病治療保障,著力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還沒有能力將支付范圍擴大到疫苗等非治療性的項目。
國家醫保局透露,下一步,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要求,做好服務抗疫工作,并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新冠疫苗的費用問題。
衛健委:新冠疫苗中國定價會在大眾接受范圍內
9月25日,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在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進展情況吹風會上表示,新冠疫苗價格的根本遵循是它的公共產品屬性,必須滿足它的可及性與可擔負性。鄭忠偉稱,“一定會在大眾可接受的范圍內來提出新冠疫苗的指導價格”。
視頻來源:看看視頻
外交部回應中國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9日就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答記者問: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簽署協議,中國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這是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履行自身承諾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一個重要舉措。
當前,新冠疫情仍處于全球大流行,嚴重威脅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發展中國家有平等機會獲取適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中國一直關注的重點。中方鄭重承諾,中國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為此,中方同“實施計劃”保持著密切溝通,對加入“實施計劃”持積極態度。盡管中國多支疫苗研發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具備充足的生產能力,但我們還是決定加入“實施計劃”,目的就是以實際行動促進疫苗公平分配,確保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同時帶動更多有能力的國家加入并支持“實施計劃”。通過加入“實施計劃”,中方也將同有關國家加強疫苗合作。?
中方將繼續同“實施計劃”各方一道,為全球團結抗擊疫情、保護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中國貢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