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啟動,重點任務和實施方案也浮出水面。
10月12日,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國新辦新聞吹風會上表示,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今后一段時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中心任務。將推動基層創新,賦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權,鼓勵各個企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開辟國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翁杰明在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在資本市場當中,國有企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級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過了1000家,約占A股市場的26%,市值約占32%。
翁杰明稱,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當中,明確提出要通過推動國有企業的上市以及圍繞上市進行的各種改革,包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要加大力度。盡管沒有對資產證券化率提出具體指標,但是這個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聚焦八個重點方面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要聚焦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二是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三是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五是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六是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七是抓好國企改革專項工程,八是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
翁杰明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今后三年對于黨中央、國務院“1+N”頂層設計、政策體系的落實,是具體施工圖。既然是施工圖,一定是有項目、有完成的時間節點,也就是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向社會各方有明確的交待。
那么,三年行動將取得哪些成效?翁杰明表示,將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
國資專家分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跨越“十三五”收官時期與“十四五”開局時期,必將進一步推動全面綜合改革,在理現狀、明方向、定任務中推動國企改革走深走實、提升綜合改革成效。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隨著三年行動方案的實施,國有企業改革的綜合效能將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項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國有企業將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
鼓勵引進戰略投資者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據介紹,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混改更多是聚焦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所出資企業和商業一類子企業。鼓勵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進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進來,作為積極股東參與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應股比還可以再大一些。
翁杰明表示,支持和鼓勵國有企業集團對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更加市場化的差異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業在勞動人事分配機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不斷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
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推進的混改事項達到了4000項,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按照統計口徑,混改企業的戶數已經超過了中央企業法人單位的70%以上。
翁杰明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靈”,也不能夠“一刀切”,一窩蜂上,而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根據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來加以推進。
國有資本有進有退
大力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也是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
“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促使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應急能力建設、公益性的行業領域集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蔽探苊鞅硎荆瑢τ谛枰M的領域,我們以做強做優做精為明確的目標,支持相關的企業進行并購和專業化整合,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配置相應的資源,提高它們的效率,也提高它們的整體競爭力。在退的方面,對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非主營業務和不良資產堅決退出。
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主要是推動國有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進行布局,同時也要鼓勵國有企業加強與民營企業、科研院所、地方國有企業進行合作,形成龍頭企業發揮重要作用、其他企業有效互動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李錦表示,國資委鼓勵支持中央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共同打造優勢產業集群。要發揮國有資本紐帶作用,帶動各類企業融合發展,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與各類企業合作,加強與各類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