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弘樂、易不二
近年來,長沙縣可謂風光無限。
憑借秀美的風光,優越的環境,以及雄厚的經濟實力,長沙縣已連續多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而近日,在新出爐的“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榜單上,長沙縣躋身第2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投資創業寶地。
為什么企業都愿意來長沙縣“安居樂業”呢?
無他,從孵化企業“筑夢”土壤,到構建企業“圓夢”平臺,長沙縣以雄厚實力為基礎,再憑借真抓實干的努力,成了一片名副其實的投資創業的“風水寶地”。
01
位列“投資熱力百佳縣市”第二名,長沙縣實至名歸
市場經濟就是候鳥經濟,哪里環境好、生態好,企業就會爭相往哪里飛。
長沙縣獲“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榜單第二,同時吸引了近50家世界500強,培養了一批上市企業和行業獨角獸,如此高的投資熱度,先決條件就是因為長沙縣孵化了讓企業“筑夢”的土壤。
首先,“全國前列、中部標桿”實績,奠定長沙縣經濟增長基石。
一直以來,長沙縣都被視為中西部縣域的“標桿”。
2019年,長沙縣GDP高達1709.96億元,位列全國縣域GDP第8位,中西部地區縣域GDP第1位。
在2020年中國百強縣中,長沙縣位列全國第6,中西部第1,是榜單前十強中唯一上榜的中西部縣域。
在如此強大的實力下,長沙縣仍然毫不松懈經濟發展,強化優勢產業、扶持多元產業,走多元發展的路子。在三一重工(600031,股吧)、藍思科技(300433,股吧)、博世等500強企業的帶動下,建起了產業高地。
截至2019年,長沙縣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601.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237家,其中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增加到18家,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增加到5家,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34家。
其次,“一核三城、兩軸四區”格局,編織長沙縣立體發展網絡。
據長沙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長沙縣的重點工作目標就是構建“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格局。
“一核”指的是長沙經開區和主城區,“三城”指的是東部臨空產業城、南部國際會展會議城、北部生態服務城,規劃總面積450平方公里,包括星沙、泉塘、湘龍、榔梨、長龍五個街道,黃興鎮、黃花鎮以及安沙鎮相關區域;“兩軸”分別是以東八線為發展帶的南北綜合發展軸和以人民路、地鐵六號線為發展帶的東西發展軸;“四區”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區(東部臨空產業城)、國家智能制造基地(經開區和主城區)、長沙城市副中心(南部國際會展城)和高品質生態人文城區(北部生態服務城)。
其中,每個板塊都有明確的核心發展方向。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區的主要任務是做強東部臨空產業城;國家智能制造基地的主要方向是科學優化核心區發展品質;打造南部國際會展城是長沙城市副中心的核心發力點;崛起北部生態服務城是高品質生態人文城區的首要任務。
其實,長沙縣原本就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處于華中腹地,是長江經濟帶和泛珠三角經濟區交匯的中心地帶,在全國的宏觀格局下,長沙縣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區位功能。而且,在長株潭融城的背景下,長沙市的各項資源都能有效地輻射到長沙縣。
不僅如此,湖南自貿區獲批后,長沙縣經濟社會發展要融入國家戰略大格局中,為中部崛起、聯動中西部、“一帶一路”等大局發展提出長沙方案。而自貿區這個開放大平臺、發展大引擎,將更大一步地推動長沙縣與沿海發達地區對接、與國際對接,為長沙縣對外開放插上強勁的翅膀,增創長沙縣經濟騰飛新優勢。
在“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新格局下,擁有區位優勢的長沙縣,就擁有了立體的發展網絡。當城市骨架全面拉開,融城步伐全面加速,長沙縣正在以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書寫大都市經濟區發展新篇章。
最后,“狠抓優勢、融合發展”產業格局,筑牢長沙縣產業根基。
一直以來,長沙縣都站在產業發展的最前沿,不遺余力地推動制造業發展。
目前,長沙縣已形成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格局,其中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成為兩大千億產業集群。
在產業優勢下,長沙縣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推動制造邁向智造的發展高地。比如,德國博世長沙工廠成為湖南首家工業4.0示范企業;上汽大眾實現5種車型共線生產;三一集團啟動世界級智能制造“燈塔工廠”工程;藍思科技“智慧車間”實現6.7萬臺設備互聯互通;樹根互聯“根云”平臺接入工業設備56萬臺,賦能61個細分行業,已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同時,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也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托舉長沙縣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長沙臨空產業集聚區進駐了航空物流業、航空服務業、高端服務業等重大項目40余個,總投資達400億元。而黃花綜保區2019年實現了50多億美元進出口額;今年特殊的疫情時期,綜保區1-7月仍然實現新增跨境電商市場主體65家,實現進出口額2.44億美元,同比增長137%。
在這些優勢產業、明星企業之外,長沙縣更是重點扶持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等現代服務產業,邁步高質量的融合發展之路。
這些優勢,成為了長沙縣為企業孵化的“筑夢”土壤。這也是為什么即便遭遇了年初的疫情黑天鵝,長沙的市場主體依然能穩步增長。截至到今年9月,長沙縣市場主體達到141302戶,同比增長19.49%。
02
打造“五心”營商環境,長沙縣構建企業“圓夢”平臺
有了“筑夢”的土壤,企業得以“安居”,但更需要“圓夢”的平臺,讓企業“樂業”,走上穩健發展之路,助力經濟飛騰。
長沙縣深諳企業成長所需,通過對營商環境的狠抓實干,為企業構建了一個從“筑夢”到“圓夢”的平臺。
其實,作為全國五強縣、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在全國營商環境百強榜中,長沙早已拿到了全國第十二、中部第一的成績,并且獲評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示范縣。但長沙縣并不貪一時之功,深知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不遺余力地打造“五心”營商環境,培育了一片能夠長久發展的投資創業的熱土。
(一)樹立政務改革的示范高地。
在行政提效方面,長沙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確保提供更優更好的政務服務,成為了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示范縣。
通過貫徹落實辦事更快、服務更優、距離更近的提效行動,長沙縣扎實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突破,不斷推進行政審批效能提速,切實提升了企業滿意度。
(二)落地實力減負的惠企政策。
優勢產業的發展騰飛,離不開長沙縣一直以來的惠企政策。
就如疫情期間,長沙縣成立了精準幫扶企業服務辦公室,共設立53個幫服小分隊,對211家規上工業企業施行“一對一”幫服全覆蓋。并且,拿出“真金白銀”為企業減稅降費達9.78億元。除此之外,還通過降低社保和租金成本,為8700余家企業免征或減半征收企業養老、失業、工傷險4.7億余元。
一手抓發展,一手降負擔,產業在上升、企業在發展,經濟也能再飛騰。
(三)設立放心投資的金融扶持。
如果說疫情期間的扶持,只算是危難時刻的援手,那么,為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則是日常生活里潤物細無聲的扶持。
在持續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減稅政策,減輕企業壓力之外,長沙縣又出臺了《長沙縣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辦法》設立規模為20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舉辦多場銀企對接會,達成授信60億元,為企業增添發展動力。
并且,為了全力支持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發展,長沙經開區管委會已經連續四年撥付共計13033萬元的政策資金,累計讓981家小微企業享受到了政府關懷和政策紅利。
即扶“大”又保“小”,在長沙縣,無論規模如何,企業主體都能夠享受到政策的普惠。
(四)打造法治優良的首善之地。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長沙縣都致力于打造政府守法、企業懂法、共同護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通過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平安創建、文明創建等工作,讓企業安全放心;規范涉企檢查,維護公平正義市場環境,讓市場規范省心;落實政府承諾和制定的政策,為企業提供公平、可靠的環境,讓政商關系舒心。
(五)構建活力創新的人才福地。
近年來,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先后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縣區人才工作一體化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長沙經開區招才引智“1+4”人才政策、《長沙縣臨空經濟示范區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為各類人才發放補貼、獎勵達1.5億元。
尤其是在高層次人才上,長沙縣更是拿出“真金白銀”的重獎來保障安居樂業的幸福。畢竟,企業要實現步步高(002251,股吧)升的發展,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只有吸引并留住人才,企業創新、經濟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活力。
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長沙縣腳踏實地構建了“圓夢”平臺,提升了企業投資的熱情,并讓企業有“安居樂業”的幸福感,謀求發展新篇的信念感。
03
產業“高地”投資“洼地”,長沙縣乘勢再進擊
在已有的成績之下,長沙縣更等待著在新一輪發展中蓄勢進擊。
近期,長沙縣就通過召開專家、媒體咨詢會,聽取了長沙縣“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意見和建議,并結合自身的發展潛力,從發展趨勢和區域格局出發,向著經濟發展、生活幸福的方向再進擊。
(一)從交通聯系到區域開放,打造開放門戶范例。
對外,利用區位優勢,在“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的政策紅利輻射下,更強地推進“西融、北進、東拓、南聯、中優”五大空間策略。
對內,在“一核三城、兩軸四區”格局拓展下,發力建設國際總部中心、國際金融港、國際人才港“三大國際IP”,并促成產城快速融合,成為東部經濟走廊產業發展帶的產業走廊、生活走廊以及休閑文旅走廊。
內外聯動,區域互通,長沙縣勢必能成為從內陸到國際的開放門戶的范例。
(二)從工業園區到智造高地,樹立產業創新標桿。
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智慧園區建設;通過狠抓轉型升級,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推進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聚焦新智造、升級產業群,從工業園區到產業高地,長沙縣樹立的產業創新標桿,是經濟騰飛的“智造核”。
(三)從經濟騰飛到民生建設,凸顯宜居城市樣本。
長沙縣堅持將新增財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并突出“建設厚德星沙、打造好人之城”,實現有質效、有溫度的“兩有”發展,和建設精神富有、物質富裕的“兩富”城市。
科學規劃、合理分區、穩扎穩打、狠抓實干。從而,我們可以看到,一項項主動開放的措施扎實落地,一條條放寬市場準入的政策接連出臺,一個個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招頻頻推出,一個個優質的投資項目紛至沓來……
面向未來,長沙縣仍走在“率先現代化、追趕前三強”的征程中,這勢必需要持久地按住優化營商環境的“加速鍵”不松,朝著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縣域經濟發展全國排名第一方陣的目標邁步前進。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