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資產價格表現回顧 漸次走弱。受流動性邊際收緊、市場對盈利持續性存疑影響,三季度國內主要大類資產價格漸次走弱,9月份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進一步出現同跌。一是從中短期經濟周期定位看,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與中周期或漸次啟動,對國內需求形成支撐,企業盈利整體向好趨勢未變;二是海外疫情再度加劇,各國刺激政策退出時點后移,國內貨幣政策維持現狀,流動性環境偏中性概率較大;三是疫情加深了全球經濟原有裂痕,弱需求、低利率、高債務和不平衡發展,或加大外部政治、金融風險,對國內的沖擊值得警惕">
周期歸來,股票商品占優
2020年四季度宏觀形勢與大類資產配置展望
全文共6170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文?伍超明宏觀團隊
伍超明(財信研究院副院長)?胡文艷?
摘要?
>>?三季度資產價格表現回顧:漸次走弱。受流動性邊際收緊、市場對盈利持續性存疑影響,三季度國內主要大類資產價格漸次走弱,9月份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進一步出現同跌。如國內債券、股票、黃金、商品價格分別于5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8月末相繼見頂回落, 9月份上證綜指和南華綜合指數跌幅均超5%,黃金跌幅達到3.6%。
>> 中期宏觀經濟形勢展望:大概率為“盈利樂觀+貨幣中性+海外風險加大”組合。一是從中短期經濟周期定位看,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與中周期或漸次啟動,對國內需求形成支撐,企業盈利整體向好趨勢未變;二是海外疫情再度加劇,各國刺激政策退出時點后移,國內貨幣政策維持現狀,流動性環境偏中性概率較大;三是疫情加深了全球經濟原有裂痕,弱需求、低利率、高債務和不平衡發展,或加大外部政治、金融風險,對國內的沖擊值得警惕。
>> 四季度大類資產配置建議:周期歸來,股票商品占優。隨著新周期歸來,企業盈利持續好轉將逐步得到確認,疊加海外疫情加重,全球刺激政策退出延后,三季度制約市場表現的兩大因素均有所緩解。展望四季度大類資產配置,預計股票與商品依舊占優,黃金震蕩概率偏大,債券短期承壓,建議超配股票、商品,標配黃金,低配債券。具體來看:
股票:A股順周期行情可期,但外部風險或加大市場短期波動。盈利成為市場核心驅動力,資本市場建設進入寬松期,居民機構增配權益趨勢未變,也均對A股形成支撐。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1)有色金屬、化工等周期品,(2)金融板塊;(3)汽車、紡織服裝等消費品;(4)新能源汽車和蘋果產業鏈。
債券:短期面臨的壓力仍大于機會。一是需求增加、企業盈利持續修復,市場長端利率上行預期仍偏強,加上央行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對債市形成一定壓制;二是經濟“進”,政策適當“退”為大概率事件,流動性維持“緊平衡”;三是四季度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大。
商品:受益周期回歸,漲價行情有望延續。需求端,受益中美庫存周期和中周期漸次啟動,疊加各國財政貨幣刺激落地顯效,有望持續向好;供給端,受抗疫封鎖影響,面臨一定收縮壓力;此外疫后全球流動性泛濫,通脹中樞上行,也對商品價格形成拉動。
黃金短期震蕩為主,中長期牛市可期。短期全球經濟同步復蘇,美國實際利率和美元指數上行對金價形成壓制,但海外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擾動,對金價仍有一定支撐。中長期全球仍處于康波蕭條階段,總需求長期不足,經濟金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黃金大牛市依舊可期。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惡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正文
一、三季度資產價格表現回顧:漸次走弱
三季度國內大類資產收益排序為股票>黃金>現金>房地產>商品>0>債券,整體收益情況較二季度明顯走弱,尤其是9月份以來,國內商品、股票和黃金價格均由漲轉跌回落較多,所有大類資產中僅二三線城市房價和人民幣匯率延續上漲態勢(見圖1)。
從資產價格的演進路徑看,國內主要大類資產漸次走弱,疫后資本市場反彈動能有所不足,疲態顯現。如國內債券、股票、黃金、商品價格分別于5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8月末相繼見頂回落(見圖2),步入震蕩調整期,受“房住不炒”嚴控資金流入樓市影響,高頻數據顯示近期房價也有走弱跡象。
三季度資本市場走弱,9月份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甚至同跌。一是流動性持續惡化,市場前期反彈核心動能被明顯削弱。如推動本輪股市上漲的主要動力流動性,在三季度邊際收緊明顯,利率快速上行。二是面全球經濟持續恢復對避險資產形成一定壓制,但海外疫情二次爆發、國內制造業和消費需求恢復偏慢,市場對經濟中期修復前景存疑,風險資產持續攀升動力亦趨弱。三是利率回彈“歸位”速度明顯快于經濟恢復速度。三季度國內市場利率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如9月末國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3.15%,較年內低點回升逾60BP,高出疫情前水平10BP以上(見圖3),但經濟尚未回歸至潛在增速,即使對盈利修復打一些提前量,整體上仍無法完全抵消流動性回落帶來的沖擊。
從市場風格特征看,三季度周期、金融板塊表現更占優,也反映出市場更加追求盈利的確定性,估值抬升動力不足。如今年以來,A股周期、金融風格板塊收益率逐季改善,三季度周期板塊收益率高達13.1%,排名中信各風格板塊第一位(見圖4);三季度消費、成長板塊收益率則較二季度明顯回落,且從9月份收益表現看,消費、成長雙雙墊底,分別下跌8%、6.4%(見圖5)。
二、中期宏觀場景展望:盈利樂觀+貨幣中性+海外風險加大
展望四季度以及偏中期國內宏觀經濟形勢,預計在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中周期先后啟動的支撐下,盈利整體向好趨勢不會發生改變;同時海外疫情再度加劇,海外刺激政策退出時點不斷后移,國內貨幣政策維持現狀,流動性環境偏中性概率較大;但疫情加深了全球經濟原有裂痕,弱需求、低利率、高債務和不平衡發展,或加大外部金融風險的負溢出效應。因此,市場面臨的中期宏觀場景,大概率為“盈利樂觀+貨幣中性+海外風險加大”組合。
(一)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與中周期漸次啟動,對企業盈利形成支撐
按照持續時間長短,經濟周期一般可劃分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庫茲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又稱中周期)和基欽周期(又稱庫存周期)。學者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經濟周期的核心驅動力,創新的不連續性、不穩定性導致了不同長度周期的形成,不同周期之間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內生于不同層次的創新活動,呈嵌套關系。一般而言,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長波周期大約包括6 個朱格拉中周期和18 個基欽短周期,1 個中周期約包含3 個短周期,長、中、短周期持續時長大致分別為50年、10年和40個月。
從長波周期定位看,根據范·杜因、周金濤等學者的劃分,目前全球正處于第五輪康波周期的蕭條期,即一個完整周期中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的尾聲。從中周期和短周期定位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和中周期或漸次啟動,海外疫情反復對周期演進節奏雖存在一定擾動,但不會影響其中長期運行趨勢。
1、中國經濟周期分析
中國新一輪庫存周期已經啟動。一是從庫存指標看,2019年四季度國內工業產成品存貨增速便已經見底回升,受疫情因素影響,2020年1-3季度工業產成品存貨經歷被動補庫存和去庫存的快速切換,原有主動補庫行為被暫時打斷(見圖6)。但國內價格指標PPI已連續4個月企穩回升,8月份工業產成品存貨增速也已止跌(見圖6),基本確認了價格回升在帶動需求增加,企業大概率回歸補庫周期。二是從產出缺口看,受益于國內疫情防控成效顯著,逆周期調節政策落地顯效,工業生產活動已超出疫前水平,二季度以工業增加值指數計算的產出缺口見底企穩(見圖7)。歷史上產出缺口運行特征與庫存周期高度一致,且前者略領先于后者,前者企穩也意味著企業補庫存意愿增強。三是從領先指標看,根據歷史經驗,國內M1、PMI和房地產投資趨勢周期項分別領先產出缺口約三個季度、三個季度和一個季度,截止2020年9月,三者已分別連續21個月、8個月和6個月回升(見圖8-10),也指向產出缺口繼續回升,企業補庫周期有望延續。
未來半年國內中周期開啟的概率也偏大。中周期又稱資本開支周期,顧名思義,其主要與企業中長期投資行為密切相關,如企業設備投資等。因此,一般可以用設備投資增速或設備投資占GDP的比重來描述中周期運行特點。1980年以來,我國總共經歷了四輪中周期(見圖11),每一輪中周期持續時長約8-12年,最近的一輪中期始于2011年,運行至當前已有近10年的時間,超過了歷史上中周期平均運行時長,大概率正步入尾聲階段。此外,從國內投資結構和價格數據看,中周期啟動時間也漸行漸近。一方面,在外有壓力、內有動力、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疫后國內新舊動能轉換明顯提速,高端裝備制造業投資持續領跑,有望驅動設備投資增速見底回升(見圖12)。另一方面,歷史上中美設備投資價格走勢高度一致,疫后美國設備投資價格企穩,有利于帶動國內設備投資價格回升,從而推動相關投資增加(見圖13)。中美設備投資價格趨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中國是全球裝備制造業出口大國,海外設備投資需求增加,會增加國內相關設備的出口需求,從而推升國內設備投資價格。如受益于疫后海外設備投資增速回升,2020年7-9月份國內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已連續3個月保持10%以上。
2、美國經濟周期分析
美國庫存周期啟動時點短期受制于疫情,但已漸行漸近。一是從產出缺口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庫存周期啟動時點約領先美國一個季度(見圖14)。當前國內庫存周期已經啟動,美國受疫情反復困擾,短期生產受阻,但一旦疫情穩定,其快速開啟新一輪庫存的概率偏大,如美國工業產出指數早于已于今年4月份觸底回升(見圖15)。二是從領先指標看,歷史上,美國PMI、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分別領先產出缺口約三個季度和一個季度(見圖16-17),截止今年9月,上述兩指標均已回升5個月有余,也預示美國庫存周期重啟臨近。三是從庫存指標看,美國零售商和制造商庫存已分別于7月和8月見底,且隨著零售商和制造商銷售額持續回升,兩者庫存繼續提高可期(見圖18-19)。
美國新一輪中周期或已經啟動。從美國私人設備投資增速和私人設備投資占GDP的比重兩個指標看(見圖20),美國上一輪中周期啟動于2009年6月,運行至今已長達11年,持續時長為歷史第二高位(自1960年以來)。隨著疫情對美國經濟沖擊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處于低位的私人設備投資回升為大概率事件,如美國企業設備產出指數與私人設備投資增速走勢高度一致,前者已于今年4月份觸底,后者因是季度數據,9月值暫未公布,但跟隨回升概率偏大(見圖21)。這意味著美國新一輪中周期或已經啟動。
綜上,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與中周期漸次開啟,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中游裝備制造業投資回升有望持續,帶動企業盈利和居民消費繼續向好可期。
(二)疫情未退海外寬松延續,國內貨幣政策中性為主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進”,市場對政策“退”的擔憂明顯增加。展望四季度,預計國內貨幣政策繼續維持“緊平衡”,降準降息均難現,社融階段見頂概率偏大;但全球疫情與經濟形勢依舊復雜嚴峻,為配合財政發力、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沖擊,短期貨幣政策亦不存在大幅收緊的基礎,或整體維持中性。
一是政府債券貢獻邊際下降,疊加房地產和表內票據融資收緊,四季度社融增速見頂概率偏大。前三季度國內社融同比多增約9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分別同比多增2.8、2.7和1.6萬億元,為主要貢獻力量(見圖22)。但從邊際變化看,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的貢獻已經在走弱,且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四季度政府債券同比多增值趨于邊際下降,或拖累社融整體見頂回落。從2008年危機應對期間社融增速的表現看(見圖23),隨著經濟修復,政策逐步退出,四季度社融增速領先經濟見頂也符合常態(受基數效應影響,國內GDP增速大概率于2021年見頂)。
二是海外疫情再度加重,主要國家刺激政策退出時間不斷推后,中國率先大幅收緊貨幣的概率偏低。一方面,疫情加重導致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與難度增加,全球總需求偏弱環境下,中國經濟難以長期獨善其身,經濟增長動能面臨被削弱風險,需要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另一方面,疫情反復下,海外主要經濟體財政貨幣刺激政策短期難以退出,若國內率先大幅收緊貨幣,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給部分資產價格帶來沖擊,不利于國內經濟與金融市場穩定。
(三)海外風險加大,對國內沖擊值得警惕
國內經濟繼續修復、貨幣政策中性,整體有利于順周期資產價格回升,但海外風險因素加大,對國內的負溢出效應仍需高度警惕。
一是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猶存,需警惕選舉前后出現黑天鵝事件,對資本市場形成沖擊,如采取更激進對華政策刺激選情,新財政支出方案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等。二是全球疫情仍是最大不確定因素(見圖24)。受歐美感染人數再度飆升影響,目前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萬,單日確診病例再創新高,達到40萬例以上新平臺。疫情繼續擴散、疫苗短期難以全面投入使用,導致部分地區不得不重新采取封閉措施,暫緩經濟重啟進程,拖累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三是美歐股市估值多處于歷史最高位區間,在全球疫情、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大背景下,其面臨調整的風險加大,對國內資本市場沖擊不容小覷;四是疫后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經濟與金融的雙重沖擊,經濟風險向財政風險、金融風險轉化,陷入債務危機風險增加,如許多國家公共債務高企,支出需求因疫情危機大幅增加,但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導致償債更加困難。
三、四季度大類資產配置建議:周期歸來,股票商品占優
出于對盈利持續性與貨幣邊際收緊擔憂,三季度末國內主要大類資產價格漸次走弱,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跌。展望四季度,在中美庫存周期和中周期漸次開啟的支撐下,預計需求和盈利持續好轉將逐步得到確認;同時海外疫情加重,全球刺激政策退出延后,疊加三季度國內利率已超過疫前水平,國內貨幣政策短期大幅收緊概率不大,三季度末市場面臨的兩大制約因素均有望得到緩解。隨著新周期歸來,在大類資產配置選擇上,預計四季度股票與商品投資依舊占優,債券短期承壓,黃金震蕩概率偏大,建議超配股票、商品,標配黃金,低配債券。具體來看:
A股順周期行情可期,但外部風險或加大市場短期波動。一是中美新經濟周期漸次啟動,企業盈利向上預期有望不斷得到強化,成為四季度A股核心驅動力。二是國內貨幣環境偏中性,A股短期估值中樞抬升動力有限,但從微觀流動性角度看,居民、機構和海外資金加大A股資產配置比重趨勢未變,市場仍有部分增量資金流入。三是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制度建設進入寬松期,對市場風險偏好抬升形成重要支撐,如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標志性文件《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意味著自2019年以來的第五輪資本市場政策寬松期,有望進一步縱深發展。四是海外疫情、政治、金融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大,給A股帶來擾動,特別是一些高估值板塊面臨的調整壓力較大。
綜合來看,四季度A股行情將主要圍繞盈利確定性展開。具體到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1)充分受益需求改善和價格回升的有色金屬、化工等周期品;(2)受益企業盈利向好且估值偏低的金融板塊;(3)受益服務業修復和政策扶持加碼,存在消費回補的汽車、紡織服裝、航空等板塊;(4)受益需求景氣的新能源汽車、蘋果產業鏈。
債市短期面臨的壓力仍大于機會。一是需求增加、企業盈利持續修復背景下,市場長端利率上行預期仍偏強,近期央行表示“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預示長端利率以波動為主,下行概率偏小,對債市形成壓制;二是經濟“進”,政策適當“退”為大概率事件,預計貨幣政策將更強調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并強化對漏損領域資金的監管,防范寬貨幣下的金融風險,如國內房地產調控和資金空轉套利防控或繼續趨嚴,市場流動性繼續維持“緊平衡”;三是四季度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大,也會一定程度上推升利率水平。
受益周期回歸,商品漲價行情有望延續。從需求來看,中美庫存周期和中周期漸次啟動,疊加各國財政貨幣刺激政策逐漸落地顯效,有望帶動企業投資明顯回升,商品需求持續向好;從供給來看,受抗疫封鎖影響,部分商品生產供應受阻,且隨著疫情持續時間拉長,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出現破產,會導致供給收縮持續時間偏長;從流動性來看,為應對疫情沖擊,各國央行再次啟動“印鈔機”,貨幣寬松程度明顯超過金融危機時期,全球通脹中樞有望上行,對商品價格形成拉動。
黃金短期震蕩為主,中長期牛市可期。從短期來看,受全球經濟同步復蘇影響,決定黃金價格的兩大因素,美國實際利率和美元指數均仍有一定上行壓力,對黃金價格形成壓制;但海外疫情、政治、金融不確定性增加,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擾動,有利于金價上漲,因此整體上黃金有保有壓,維持震蕩的概率偏大。從中長期來看,康波蕭條階段決定了全球總需求長期不足,實際利率趨于下行,且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貨幣體系、政治經濟體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均對黃金價格上漲形成有力支撐。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結果,2020-2021年,美國GDP占全球總產出的比重趨于下降,預示美元指數或步入中長期下行通道,也有利于黃金走向中長期牛市。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