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地稅合并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是最為復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
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后,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并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我國分設了國稅和地稅機構,國稅部門負責征收中央稅收收入,地稅部門負責征收地方稅收收入。為了方便企業辦稅,提高征管效率,外界一直傳國地稅將合并。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稅收和非稅收入、社會保險費征管等職責。隨后,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6月,36個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新稅務機構率先統一掛牌,隨后市縣兩級國地稅機構完成合并,7月份國地稅完成合并。
這場機構合中,全國稅務系統2萬余名領導干部由“正”轉“副”,支持這項改革順利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建立起以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黨委和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優化了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征收職責按要求平穩劃轉,初步構建起優化統一高效的稅收征管體系。
國地稅機構合并不僅帶來機構“瘦身”,對納稅人而言最直接的體會就是從根本上解決“辦稅多頭跑”、“政策多口徑”、“執法多頭查”、“資料多頭報”等“四多”問題。
合并后的稅務部門不斷通過簡化環節、簡便程序、精簡資料,持續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一個窗口就能把所有業務辦結,非常便利!”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辦稅人員董慶霞說。
通過此次機構合并,稅務總局規范了稅務機構設置,優化了職能職責,特別是對納稅服務、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稅收經濟分析、跨區域稽查等方面的機構職能進行了強化。
稅務部門新設立了稅收經濟分析和稅收大數據風險管理兩個新機構,更加注重稅收大數據應用分析,疫情期間稅收大數據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另外,在合并撤銷各地縣級稅務稽查局基礎上,設立729個跨區縣稽查局,以大稽查為震懾的現代稅收征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完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