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學院“新局與新機--對話知名企業家”系列活動于10月26日14:00在線直播,本場邀請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與人大商學院資深教授共同探討新趨勢下的進化邏輯和突破之道,共論“新希望基業長青之道”,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出席并演講。
養豬跟科技有什么關系?劉永好指出,現在建一個豬廠,動輒投資5億、10億、20億,在做的就是科技方面的事情。“原來是爺爺咋養,我咋養,只要勤奮一點,打點豬草,弄點苞谷面就行了。”但是他強調,現在由于非洲豬瘟來了,世界上沒有疫苗;正因為這樣,中國的豬死了一半;正因為這樣,中國的豬肉漲,過去一年多漲了兩倍、三倍,“豬肉吃不起”“豬肉自由”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了。
怎么辦呢?他指出,防非洲豬瘟靠的就是生物工程,靠的就是科技,F在豬從出生到育肥做到90%以上的出欄率,這說明我國防治豬瘟已經做的比較好了。
他表示,現在的養豬概念已經發生了改變,養豬的絕大多數是大學生。他表示自己公司就有很多哈佛、清華、北大、人大等重點大學的大學生、研究生。關于大學生養豬,他表示,“我們養豬跟做金融比差了嗎?”他指出,現在養豬的格局,跟傳統的一家一戶的養豬比,人力要節省90%,甚至正在做無人工廠的養豬場。利用軌道機器人、各種各樣的物聯網,把溫度、濕度、含氧量、氮化物、有機物,把數據全部上到云端,有云下指令來控制。“看看我們幾萬頭豬里面,哪頭豬吃的不好,哪頭豬有超過10分鐘蹲在那兒不動,哪頭豬在叫是叫什么聲音,都在判斷!彼硎,豬的語言是機器能聽懂,它會針對性進行判斷和調配。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