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舉行了首場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說,建立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
發布會上,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說,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除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黨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結束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會議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
習近平總書記擔任規劃《建議》起草組組長 親自領導《建議》的制定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說,規劃《建議》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下制定的。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十四五”規劃建議,成立文件起草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李克強同志、王滬寧同志、韓正同志擔任副組長。7個月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2次中央政治局會議、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2次起草組會議,研究審議規劃《建議》稿的總體框架、基本思路、指導原則和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很多重要批示指示,為規劃《建議》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確定大思路、提出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多次到地方和基層深入調研,親自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多次親自修改審定文件稿,進行戰略謀劃,傾注了大量心血,確保了規劃《建議》稿的起草得以高質量完成。
《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會上提到,《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并且進行專章的部署,這是黨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的歷史上第一次。
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介紹,“十四五”規劃建議順應億萬群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在就業方面,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收入方面,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在文化體育方面,將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在健康方面,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使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在養老方面,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社保方面,將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十三五”期間收入和消費的情況顯示,過去幾年,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9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4,比2015年縮小了0.0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同時,居民消費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2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36.9%;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恩格爾系數(居民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從2015年的30.6%降為2019年的28.2%,這反映了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2019年網上零售額達到10.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1.74倍,今年網上零售更是乘勢上升。
“十四五”時期將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寧吉喆表示,“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建議》的要求,將全面促進消費,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發展服務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此外,“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建議》的要求,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王曉暉表示,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做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以來,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于經濟循環起到主要支撐作用
韓文秀表示,我國外貿依存度,即外貿進出口總額與GDP之比由60%以上下降到30%多,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于經濟循環起到主要支撐作用。
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 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
韓文秀在發布會上介紹,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不是說層層要搞省內循環、市內循環、縣內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堵點。打通堵點要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實現重大突破。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還要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這樣就既能夠拉動國內經濟,又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大市場機會。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我們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來,我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地擴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持續地提升,這也是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征。
中美兩國徹底脫鉤不現實 也沒有好處
韓文秀表示,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之間經濟聯系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也沒有好處。
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系
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說,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開放合作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應有之意,而自立自強是能夠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進行開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封閉式的創新,今后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