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羚強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公布,在2035年,將提前15年實現全面的現代化。
15年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會和科幻小說里的情景相同嗎?是一座云端上的城市,還是一個滿是機器人的高度智能社會?現代化的國家,會有現代化的城市。那么現代化的城市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其實,早在“十四五”規劃公布的前兩天,萬科在深圳舉行的上海區域媒體交流會上,對未來城市的設想,已經讓現代城市浮出了端倪。
長三角城市的“貝爾實驗室”
當多數房地產企業還將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停留在產品線的設計和打造上的時候,萬科上海區域卻在研發新的生活場景。
在媒體交流會現場,當萬科上海區域2049實驗室公布了的未來城市理想生活單元,上述能實現高度先進智慧、便捷的現代城市,就是萬科上海區域研發的未來城市的“底盤”。
杭州的一位記者在看到了這個“底盤”后,驚呼和浙江正在發展的智慧城市規劃驚人相似。
而這還僅僅只是“底盤”。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介紹說,今年進行的建模比賽,所涌現出的理想城市單元有很多類型,比如家庭周末歡樂目的地——時光小鎮,三維立體集合技術底盤構建多層生態系統的OASIS-綠洲、低中高密度城市空間并存的東方中心。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
這些城市模型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度真實模擬。萬科還原了土拍市場的情景,并安排投資拓展部的人員進入到各個小組,帶領他們進行土拍。而后在這基礎上,進行城市的研發、設計,最終讓萬科上海區域擁有了大批的新型城市設計模型。
萬科能設計出大量可以應用的創新城市(300778,股吧)單元,和上海區域多年的積累不無關系。早在五年前,萬科與申通攜手,共同開發徐盈路地鐵上蓋地塊,將其命名為萬科·天空之城。
徐盈路是區域換乘樞紐,項目除了直通軌道交通 17 號線徐盈路站外,周邊另有公交車站、出租車等轉乘動線交錯共存。加之車輛段上蓋的先天條件,項目本身就充滿復雜的高差,通過創造豐富交錯的動線以及立體堆疊建筑用途,體現出動線共存、用途共享的發展原則,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價值。TOD高效連接和無縫換乘的重要優勢為這座城中之城插上了擁抱夢想的翅膀。按照規劃設計,徐盈站的地鐵站直接接入商場,人流將首先聚集在與商業挑空中庭成為一體的站前廣場。以站前廣場為起點,人潮將被引入商業空間及辦公塔樓,同時通過綠軸銜接周邊地塊。包含商辦的住宅組團承接商業,人流可經由商場二層、室外二層天橋和屋面平臺組成的步行系統進入。
住宅、商業、辦公等因公共交通融合在一起,公共配套全部對外開放,配合多種動線合理分布,引入著名的紐約高線公園設計理念,打造橫跨社區的綠植長廊,引入15分鐘步行圈的概念,社區內最遠的步行距離不超過800米。
天空之城項目商辦部分
天空之城的出現,不僅僅解決了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軌道交通場站(包括車輛基地、車站)上蓋物業開發覆蓋率偏低的問題,也縮短了通勤距離,滿足了社交、生活和事業的空間需要。習慣了坐車上班、上學、購物乃至健身、社交的上海市民第一次發現,這些事其實自家的小區里都可以實現,時間因此變得更為充沛,生活也由此變得更為精彩。
城市的“外科手術醫生”
有沒有可能在已經建成的城區,裝上天空之城這樣的現代城市“底盤”,讓住在那里的人們也能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
萬科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蘇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里婉約古樸,這里也摩登現代。面對傳統與現代、保護與發展的碰撞,是這座江南古城面臨的時代大考。
萬科在這座城市,也參與了城市更新。淮海街就是這樣一個實踐。9月27日晚,改造升級后的淮海街全新亮相,霓虹閃爍、人流攢動,日式風情濃郁的豎式店招讓人恍惚置身日本的街頭,為蘇州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元、有趣、純粹的日式生活美學的沉浸式體驗。
萬科特邀日本建筑師青山周平將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貝聿銘祖宅進行設計改造為有熊酒店,將古典蘇州庭院特色與現代設計美學進行完美組合。不是簡單的改造翻新,而是在保留歷史溫度的同時,展示當代生活的空間與交流。
蘇州淮海街
另外,通過研究青年群體與租住習慣,打造的集中式青年長租公寓。秉承著“城市青年家”的品牌理念,致力為漂泊蘇州、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打造理想的居住環境,以及開放、自由、共享的社交平臺,讓居住在此的年輕人可以享受城市生活。
還有致力于扶持小微企業的牛小時Office,為天生有夢想不放棄的每個人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配套。除了在空間上創新設計,內容服務的鏈接亦是其重要特色。牛小時OFFICE打破傳統辦公場所的框架,搭建分享交流的社群平臺。2-24人工位繽紛組合,并定制約60-146平米自由發揮空間,只為提供更多的開放空間、共享空間和專業賦能。
蘇州淮海街
在改造之后,這條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街道,煥發出嶄新的活力,又成為新的網紅打卡的圣地。
參與蘇州淮海街城市更新同時,萬科還參與了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南京悅動·新門西、南京健康企業公館等項目的城市更新,讓這些擁有經歷過歲月滄桑巨變,飽含豐富閱歷的城市遺跡煥發新的青春。
經濟發展的“供電站”
研究世界城市發展史可以知道,決定除首都以外城市命運沉浮的關鍵,就是城市的產業。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衰,則城市衰。
所以,一個城市永葆青春的重要因素,往往是產業能否基于時代的進步而迅速迭代。
漕河涇,上海工業的起飛之地。在那里,一百多年前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糖果廠——冠生園。這個當年的工業重鎮,如今正在轉型成為上海的科創中心。
這里又以“新材料、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汽車研發等為重點產業”的產業集群,聚集了一大批從事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在上海邁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過程中發著揮重要作用。
為了留住人才,吸引更多全球科創企業入駐,漕河涇也在不斷優化區域內的產業結構、服務配套。盡管如此,受到市區土地制約,如何在高等院校、研發機構,以及產業園區遍地的空間內進行大規模的更新,是漕河涇正在著力解決的命題。
上海萬科和華鑫置業、香港置地、徐匯城新聯合開發的鑫耀中城,就是服務漕河涇的產業結構和服務配套優化。鑫耀中城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除了住宅、商業、辦公,還有以公共服務與商業、社區一體化的國際鄰里匯,是“1+19+304”的徐匯區鄰里匯網絡往上延伸的首個項目,將服務漕河涇園區更廣泛的人群。鑫耀中城項目中由隈研吾設計的劇場
萬科將鑫耀中城設計為“未來城市理想單元”。
按照張海的說法,這里將會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城市會客廳;這里的每一條街道和公園都值得漫步和逗留;這里精質生活的每一秒都會有精彩的介入;先未來一步到來的,是可觸摸、可感知、更真實的上海。
尾聲
對未來城市形態,萬科在近幾年作了非常多的探索,未來將可能會是長三角的一個重要模型和案例。
這些探索,也許能加快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的發展速度,提高我們的發展質量,提供給國人更美好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