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京發布《中國網絡慈善發展報告》。來自中國社科院、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和騰訊公益、新浪公益、輕松集團等多家網絡募捐平臺或互聯網企業代表約60多人出席會議。會上,各界代表各抒己見,總結了互聯網慈善取得的成績、指出了實踐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提出了完善互聯網慈善的設想與建議。
輕松集團成立于2014年,是國內大病眾籌模式的首創者,發展至今,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旗下輕松公益,作為民政部指定的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為公益組織賦能,幫助更多社會組織鏈接社會資源,搭建了高效的公益橋梁。時至今日,輕松集團已經成為互聯網公益領域首屈一指的力量。
在此次發布《中國網絡慈善發展報告》會議上,輕松集團首席戰略官王政闡述了輕松集團對于當下互聯網慈善實踐的現實看法,強調了實現精準救助的重要性以及重大公益項目常態化、減少程序化資源浪費的必要性。實際上,輕松集團及旗下輕松公益近年來遵循著清晰的公益發展路徑,在精準公益和常態化公益方向上不斷加碼。
從2019年開始,輕松集團為充分發揮平臺公益影響力,實現在精準救助上的再突破,與各級媒體合作,共同成立“大病救助快速通道”,借助平臺和媒體的影響力,幫助更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大病患者和家庭走出困境。同時,還與各級醫院展開合作,啟動“大病救助服務站”項目,第一時間協助簽約醫院為大病患者發起籌款,對其中滿足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滿足特定條件的大病及罕見病患者,輕松集團攜手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對其進行直接撥款救助。
在公益項目常態化方面,輕松集團不僅在行業內尋求穩定、密切的合作,而且十分注重打造自有公益IP,讓公益成為滲透進日常生活的風尚,以實現“人人公益”的愿景。近年來,由輕松集團發起的關愛女性健康的“321粉紅三葉草”項目、聚焦大病人群精神生活的“病房圖書館”項目、為孤兒和大病患兒尋求幫助的“童行動”項目等,打造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日盛,用于參與度不斷提升。
正如王政先生所指出,目前公益平臺募集的資金仍遠遠低于個人求助的款數,這說明了民眾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中國互聯網慈善仍然有著巨大的進步空間。輕松集團在精準救助和公益常態化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成效令人振奮,但仍需不斷開拓創新,履行自身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期待未來致力于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成員,如王政先生所說,能夠實現信息共享,不斷達成并恪守自律公約,形成進步的合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