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遲退休的風聲越來越緊,似乎真的要來了,臨近退休年齡的人格外不安,但最終會落到誰的頭上呢?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為何要推行延遲退休?根源在于我國日益加劇的老齡化程度。
按照聯合國的劃分標準,如果一個地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即可認為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該指標翻番,即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4%,那么這個地區便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
于我國而言,早在本世紀初,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就已突破了7%的基準線; 2019年達到了12.6%。而根據民政部前不久公布的最新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末期,也就是2025年,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的行列之中。
而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退休年齡,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
除此以外,“十四五”期間還有一個非常嚴峻的“窗口期”,也就是1963年的嬰兒潮,他們馬上就要滿60歲了,這就會導致我國養老保險中繳費人群迅速減少,領取人迅速增加,因此這件事在‘十四五’期間必須要提上日程。
也就是說,老齡化的加劇和養老金的告急,延遲退休可能會越來越由“建議”到“落地”。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當前我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高達16個,如果不考慮財政補貼,全國養老金當期結余今年已是負值,即便算上財政補貼,2028年當期結余也將出現負數,累計結余則將在2035年耗盡。屆時,很多人將面臨“老無所養”的困境。
為此,人社部曾明確提出過:要在2017年年底推出延遲退休的方案,并且還將通過5年的過渡期,到2022年正式實施。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么,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其中, 70后或80后,受到新政影響的概率非常高:
到2022年,小于等于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到2022年,小于等于55歲女性干部(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到2022年,小于等于60歲男性(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當然,臨近退休的人群可以稍微放心一些的是,延遲退休并不會一刀切,還會考慮到行業性質的差別,在此基礎上考慮實行彈性的退休年齡區間。
彈性退休制,是西方國家實行的一種退休制度,即政府規定一個退休年齡段區間(比如58歲到65歲),員工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這個年齡段選擇合適的時間點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因為養老保險繳納的時間越長,繳納的資金越多,退休的時候領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不會有人選擇提早退休。
從行業來說,公務員、教師、醫生等從事科教文衛工作的勞動者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的技術知識,且工作穩定,可以延遲退休幾年,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而從事的體力勞動者,可考慮早些退休。
從年齡來說,極有可能實行階梯式延遲退休,有人整理了每個年齡段的退休延遲年數,可參考如下。
女性退休延遲表。
男性順延退休參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