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沉香湖!——平姐姐上周末攝于諸暨)
01
在說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債券違約一事之前,先說一下投資者最感興趣的跟蹤科創50指數的新基金。
隨著首批跟蹤科創50指數的四只ETF基金問世,不少中小投資者來問:這個基金怎么買?哪個更好,為啥它的凈值會暴增?現在已經跌破面值了,是不是可以加倉?等等。
首先,這四只基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完全跟蹤科創50指數的,因此看好這個指數的投資者是可以買的,畢竟科創板是對標美國的納斯達克的,未來有可能成長出中國最好的科技公司。
其次,考慮哪家的ETF基金更好,一個是要考慮流動性,即成交活躍的基金相對比較好,因為投資者不用擔心想買的時候沒人賣,想賣的時候找不到接盤人。此外,好不好的另一個標準就是,看它是否便宜,即是否有折價的機會。如果某只基金突然無緣無故地出現了折價的機會,那么你這個時候抓緊時機低價買進,總歸是比沒有折價的基金便宜,能讓你降低持有成本總是好的。當然這樣的機會并不多。
第三,這批基金當初投資者認購的時候每份凈值是1元,結果現在一上市,發現可以按1.4元左右的價格賣出,以為自己的基金暴漲了40%以上,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實際上基金上市前進行了折算,即為了方便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了解基金凈值的變化,這類基金上市時,大多會根據指數的點位進行換算,在指數點位為幾千的情況下,選擇千分之一為基金的凈值。即,如果上市折算時,科創50指數的點位是1456點,那么基金公司就會把單位基金凈值折算為1.456元。但是投資者的份額會減少。
折算是怎樣進行的呢?很簡單,就是將基金的總資產,除以1.456元,然后得到的數字,就是投資者最新的持有份額。比如投資者原來買了1000元的基金,不考慮交易費用的話,得到1000份單位凈值為1元的基金,現在基金要折算了,這個時候基金公司已經賺了3%了,那么投資者的總資產變成了1030元,用1030/1.456=707.42份。當然份數基金公司會想辦法湊整,即給投資者按707份計算,還有0.42份的1.456元,即0.6115元放在基金資產中,最終計算在單位凈值里。而投資者的總資產就是707*1.457=1030.01元,基本沒變,即折算并不影響盈利,改變得只是兩個乘數,只是計賬的方式。
由于科創50ETF類基金上市以來,科創50指數連續下跌,目前已經跌破了當初的“面值”,一些投資者問現在買是不是就等于抄底了?正確的回答是,你現在買,只能說比當初買的人價格更低了。但是如果這個指數繼續下跌的話,你還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因為市場并不會因為有人買的基金已經跌破了折算前的一元就停止下跌!
考慮到科創50指數的上下波動較大,因此這個基金是一個定投的好品種。對指數的漲跌有較好判斷能力的人,也可以用它來做波段。
從指數今日的走勢來看,最低已經探到了20日均線1418點,下方還有一根60日均線,點位是1408點,因此,明日盤中很有可能去試一下60日的支撐。如果這個點位能站住,有可能調整后向上,如果守不住,那么大概率會繼續向下。
總而言之,買還是不買,要看你對指數后市表現的判斷,與當前基金的凈值沒有關系,也與是不是有人出現虧損沒有任何關系。
02
現在回到主題上來,為何永城煤電的債券違約會引發一波債券的瘋狂下跌呢?
因為市場普遍認為,這個違約有惡意逃廢債的嫌疑。
當然,永城煤電是國有企業,這樣講,人家是不接受的。最近發改委與河南省國資委都有人出來說話,然后,永城煤電麻溜地把利息先付了。但是關于本金是否兌付,對不起,不管是發改委還是國資委,都沒有明確表態說是還是不是。
為什么說永城煤電有逃廢債務的嫌疑呢?因為這家國企的大股東持有中原銀行的股權,價值300多億元,還是比較有錢的,買永城煤電債券的人認為,實力這么強,債券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沒承想,大股東居然把這么值錢的一塊資產,在國資委的安排下,在永城煤電要償付10億元本金及利息之前,已經無償劃給了其它旗下的國有企業,還辦完了過戶手續。這下,這塊大肥肉與永城煤電在權益上沒有任何關聯了。這意味著,一旦永城煤電自己還不出債務的話,其大股東也沒有值錢的東西可以變賣抵債了。
而事實非常不留情面地出現了:永城煤電靠自己確實是還不出債了,別說本金了,連利息也拿不出。
如此一來,永城煤電借錢時有資產,還錢時沒資產的做法,難免會成為國企競相效仿的辦法:要發債時,把好資產無償劃拔過來提高債券的安全性,拿到低利率的資金,等資金到手后,好資產再無償劃轉給下一家需要用錢的國企,然后這邊拿到錢的隨便亂花,最后說好資產沒有了,錢還不出了,有本事你去找國資委吧。
當然,我這假設的是最壞的情況。希望其它的國企與國資委是能夠堅決抑制這種損人利已的行為的。
不過,對于會有很多企業將出現逃廢債券的情況,我早在國家聲稱要打破剛兌的時候就已經正確地預見到了。數據顯示,自2019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債券違約的企業已經達到了293家,違約的債券本金已經將近2755億元了。
為什么呢?因為在目前誠信不受重視,賴賬得不到法律及時制裁的情況下,國家還說要打破剛兌,那么對負債較高的企業來說,當然是要用足政策了:能不剛兌就不剛兌,有條件剛兌,也要創造條件變成不能剛兌,永城煤電的操作就是創造條件打破剛兌的最好的例子。
所以,在打破剛兌的文件一出臺時,我就寫了文章稱:沒有誠信的社會,打破剛兌就是耍流氓。現在來看,果不其然,打破剛兌,在沒有嚴格的法律制約下,等于是將埋藏在每個人、每個企業心中不當得利的惡魔釋放了出來!
任何一個規則都有它成立的必要條件。打破剛兌本來是符合市場經濟的一個規則,但是它成立的前提必須是借錢的人(或企業)是誠實的,借錢的用途是誠實的,而一旦有人不誠實,在這個過程中實行了欺詐或資產轉移,那么法律是及時的,制裁是完全的,對后來企圖效仿者必須是有足夠威懾力的。
否則,我們只能跟著魔鬼一起下地獄:債券違約,導致持有人拋售,大量的拋售導致問題債券無法成交,為了應付持有人的贖回或是保全自己的本金,基金或是保險產品等等債券持有人只能賣出其它可以成交的債券或是股票,最終導致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的雙重暴跌。
這一幕,就在當下的股市與債市上上演。
目前在交易所掛牌的4021只公司債中,已經有690只債券的報價低于80元了,占比高達17.2%。其中有些債券面值100元,現價只有幾元了(如下圖所示)
個人判斷,一些績優股比如茅臺(600519)的下跌,就與很多債券型基金配置了部分這樣的股票,而現在需要應付贖回而不得不出手有關。
如何第一時間看到平姐姐的文章?有3個辦法:
1、把【平點金基】設為星標
2、多點再看
3、多看文章
關注平點金基,做聰明的投資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平點金基。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